近日,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人民医院发生了一起丙型肝炎病毒(简称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透析事件。根据初步调查,40多名接受血液净化技术的患者在4月至5月期间陆续被发现感染丙肝病毒。具体的感染原因尚在调查过程中,但初步推测可能与共用肝素有关。

肝素是一种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用来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药物,通常需要按照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使用。然而,如果患者之间共用肝素,就可能导致交叉感染。比如,一支低分子肝素一般包含5000单位,一个患者可能只需要3000单位,剩下的2000单位就应该丢弃。如果直接将剩下的肝素给另一个患者使用,就可能导致交叉感染。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一种由丙肝病毒引起的急性和慢性肝炎。虽然这种病毒感染后的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但它的慢性化率高达60%至85%,容易发展成慢性丙肝患者,进而可能导致肝硬化。由于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共用透析器材和接触,他们被认为是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据我国学者对1996年至2016年间发生的17起丙肝病毒感染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10起都是由血液透析引发的。因此,医院和医生们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的防护和治疗需要格外重视,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