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病,输液成为许多家长认为的迅速治愈疾病的方法。然而,在输液过程中,家长应该如何照顾宝宝呢?在各大医院的输液室,家长们带着宝宝四处走动,甚至有人专门从事输液室叉棍的销售。许多家长反映,宝宝输液时会哭闹,尤其不愿意呆在同一个地方不动,因此,宝宝需要走动,家长就成为了“人工举瓶器”。在初春时节,天气变化大,婴幼儿稍不留意就容易生病挂水。那么,家长们陪同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在妇幼保健院的输液室里,王阿姨带着小孙子挂水,她说:“这个叉棍是宝宝第一次挂水时买的,后来每次挂水都要带着。宝宝现在10个月,会爬了,平常喜欢出去玩,挂水时除了戳针会哭之外,就是坐不住,每次都是我或者孩子妈妈抱着,爷爷或爸爸给举着药水,一会就要出去转一圈,否则就哇哇大哭。有时候我们宝宝不哭,但看见别的宝宝哭,他也跟着哭,最后只有带出去转一圈,才能安分?!?/p>

王阿姨表示,宝宝平常都还算乖,就是生病了才不安稳,“开始都是爷爷和爸爸举着,他们还得轮换,因为时间一长就会手酸,叉棍的好处是可以省力,没办法,我们就只希望宝宝少生?。 ?/p>

据观察,医院输液室里还经??吹秸庋某【埃杭页び盟客喔⒆犹自谕飞?,保护孩子头上的留置针,看着像电影里强盗的“婴儿版”,让人看着哭笑不得,连护士们都表示家长很有创意。

医生提醒家长,婴幼儿挂水与成人最大的不同是血管细,不好找,尤其是小胖墩的脂肪厚,更是如此,因此,他们挂水通常第一选择在头部,然后才是脚或手。现在给婴幼儿挂水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钢针,孩子一动,容易戳破血管,重新戳针后会更难哄;另一种是留置针,是软的,但也要家长时刻观察,防止肿胀或是误拔出后出血等状况。这其中最需要提醒的是孩子输液时,家长尽量陪孩子留在输液室,即便有走动也限于50米以内。

张坤明提醒,每个孩子的体质不一样,有的孩子输液时可能出现休克等不同的紧急反应,医生紧急处置时通常是争分夺秒,跑太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另外,叉棍是尖的物体,抓在手上移动要防止误伤;而且,家长举的高度越高,压力越大,流速越快,这对孩子的心脏和药效都会有影响。

在扎针前,一定要叫醒孩子。孩子是否“挂水”,应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即使非要“挂水”,时间也不宜持续太长。如果决定“挂水”,家长可帮助孩子做好“挂水”前的准备:病情许可的,可让孩子吃些东西。婴幼儿喂奶以半饱为宜,防止静脉穿刺哭闹时吐奶;大点的孩子可以吃饱,并排出大小便,以减少“挂水”时大范围的活动,防止针头移动或脱落;如孩子已睡着,穿刺前最好轻轻唤醒,以免突然疼痛刺激引起惊恐。

家长护理儿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妈妈须和孩子在一起,便于经常喂奶或喂食。给孩子进食时须抬高上半身,有呕吐者可少量多次地喂给,以防食物吸入气管导致窒息。(2)对于精神紧张或烦燥不安者,医生会给予适量镇静药(如肌肉注射冬眠灵和非那根或口服水合氯醛等),以防儿童手足乱动至针管回血阻塞或将针头拔出。(3)对高烧患儿,为了降低其体温,可减少盖被,并多喂凉开水。(4)输液过程中儿童尿量明显增多,无论何时尿湿了衣裤,都要及时更换,以防褥疮。(5)计数液体滴数,要根据不同病情控制输液速度,可先向医护人员请教。(6)输入液体还剩10—15毫升时,及时通知护士换药瓶或拔针,以防液体滴完后将空气挤入血管内。

家长须知,输液反应基本特征如下:(1)在输液的过程中,患儿突然畏寒或出现寒战,数分钟后发热,体温迅速上升至39℃—41℃或更高;(2)输液反应一般多发生在输液开始后30—60分钟内,滴入液体100—250毫升时;(3)通常在停止输液后数小时或使用镇静、脱敏药后,患儿畏寒或寒战现象消失,体温能较快地恢复正常。一旦发现患儿出现输液反应,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若患儿的病情还需要输液,应及时更换输液管、药物及液体;注射非那根,严重者(发生休克)常规静脉注射地塞松,并予以吸氧及抗休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