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补钙需谨慎,因为宝宝身体还在发育,需防不良影响。

一、宝宝缺钙的不良影响

1、惊厥:宝宝血液中钙磷偏低,易患“佝偻病性低钙惊厥”,俗称“低钙惊厥”。发病原因:钙在血液中抑制肌肉兴奋性,防止过度收缩。缺钙时,抑制作用减弱,肌肉兴奋性增高,易抽筋。症状:宝宝哭闹不安,易受惊。

2、腹痛:血液中游离钙离子偏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肠痉挛,出现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症状:无规律肚子痛,与饮食、排泻等无关,吃解痉等药物无效果。

3、囟门不闭:18个月以上宝宝前囟门未闭,应作骨骼X线照片和血液化验检查。缺钙时,颅骨钙化不足,导致佝偻病,颅骨软化(俗称“乒乓头”)。症状:颅骨内板变薄,摸上去有“乒乓球样感觉”。

二、补钙和补锌不能同时进行

补钙和补锌同时进行,容易使两者“竞争”,相互争夺载体蛋白,互相受到制约。同时,钙在体内的含量远多于锌,同时补充会影响锌的吸收。因此,最好分开补。

“先锌后钙”更好,白天补锌,晚上补钙,吸收效果更好。锌加速细胞、骨骼细胞生长,是身体发育的“根据地”。先补锌,能使细胞生长加快,而骨骼细胞增多和生长是钙沉积的基础。锌影响维生素A的代谢,并辅助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先补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补钙效果。

注意:除钙锌制剂外,食物中富含的钙锌也不应忽视。牛奶、虾皮含钙较多,有助于睡眠,晚上喝杯牛奶是最便捷的补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