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经过改写后的文章,已经尽量保留了原文的信息,并尽量使语言更为流畅:

新生儿由于唾液腺分泌功能不够完善,唾液分泌量较少,通常不会流出口外。然而,在四到五个月后,随着辅食摄入量的增加,乳牙开始萌发,唾液腺的分泌功能开始逐渐增强,唾液分泌量也不断增加。由于婴儿的口腔浅,吞咽口水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过多的唾液就会不自主地从口角边流出,这被称为“流口水”。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特别是在一岁到两岁的幼儿中更为常见,父母无需为此担忧。然而,在两岁之后,孩子逐渐学会了吞咽,这种现象就会自然消失。

然而,一些疾病,如口腔炎和脑炎后遗症,也可能导致“流口水”。如果孩子出现这种现象,应立即去医院检查,并接受医生的治疗。

口水,在医学上,也被称为唾液,是由口腔内的各个唾液腺向口腔内分泌出来的液体。唾液中大部分为水分,还会有一些唾液淀粉酶和粘蛋白。唾液主要有湿润口腔、便于吞咽、溶解调和食物及消化食物中淀粉的作用。由于唾液偏酸性,且含有一些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因此,对于经常流口水的幼儿,父母应当经常为他们擦去嘴边的口水,并使用温水洗净,然后涂上油脂,以防止口水淹坏下巴和颈部的皮肤。最好为孩子围上围嘴,防止口水弄脏衣服。给小儿擦口水的手帕,应选择质地柔软的材料,如棉布,并经常清洗和消毒。在擦拭时,应避免用力,轻轻将口水拭干即可,以免损伤局部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