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临近,孩子们的寒假生活即将开始。然而,寒假时间相对较长,孩子们玩手机的问题可能会让许多家长头疼。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呢?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孩子沉迷于手机所带来的问题。由于孩子没有得到适当的授权,他们无节制地使用手机,已经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悲剧。例如,在2017年1月3日,四川南江县的一名14岁小女孩,因为沉迷手机,导致父母愤怒地将手机没收并砸坏。女孩在回家的路上情绪失控,甚至想跳河自杀。此外,孩子们还可能因为误用手机刷装备、打赏主播等行为,给家庭经济带来压力。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让孩子接触手机呢?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呢?这是当代家庭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寒假来临,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

第一,避免将手机变成孩子的“保姆”。陪伴孩子比工作更加辛苦,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祖父母,在全程陪伴孩子时,都渴望能抽离出来,给自己一些独立的时间休息、思考、聊天。例如,全职妈妈要负责买菜、做早餐、搞卫生、洗衣以及处理孩子的各种状况,这些事情让人疲惫不堪,只能利用孩子的安静时间来休息。因此,手机成了全职妈妈们最好的选择。然而,孩子沉迷于手机,完全不会去烦别人,这种体验让带孩子的家长感触最深。更可怕的是,抚养人适应了这种累中带闲的舒适感,越来越纵容孩子,将手机当作“保姆”。低龄的孩子更容易沉迷于手机带来的视觉、听觉快感,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正常思维和生活,降低他们的自控力和专注力,还可能导致他们容易发怒。

第二,我们需要对孩子进行手机科普。当孩子请求玩手机时,父母通常会克制自己,但偶尔也会让他们玩一会儿。然而,这样做很难阻止孩子继续无节制地玩手机。神经科学家迈克尔·库赫在《为什么我们会上瘾》一书中指出,不确定和不定时的奖赏方式更容易成瘾。因此,我们需要给孩子普及网络知识、科技产品,让他们了解自己对互联网的真正需求。大部分禁止孩子玩手机的家长,可能并没有做过这方面的了解。他们认为孩子玩手机就是玩“游戏”和“不健康的社交网站”。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例如,当孩子快五岁时,她已经熟悉了许多手机应用,不仅可以打电话,还可以紧急报警,参加一些线上课程,甚至可以自主学习。因此,我鼓励孩子接触手机,告诉她如何使用手机求助、和朋友沟通、学习新知识。因为我自己也喜欢利用科技学习新知识,我希望孩子也能体验到这种快感,正视我们是在使用手机,而不是被手机所利用。

第三,我们需要和孩子共享生活。孩子接触手机,不是等到孩子出了问题才去纠正、责怪、打骂、禁止。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行为,是否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各自抱着手机,相对无声,各看各的。这其实是一种非正确的打开方式。最开始孩子接触手机,最好是和父母一起。例如,可以通过微信视频,让父母和孩子各用一个手机,在同一个房间,用手机通话,或者玩假想游戏。例如,可以假装自己是医生、蛋糕师傅、快递员、警察。例如,看电视时,父母需要精选电视节目。对于三岁以内的孩子,动画片一集的时长,应该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动画片时长不应超过20分钟。每次观看的集数应该控制在两集以内。对于三岁以内的孩子,父母可以结合所看视频内容,进行游戏互动。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试着去讲述自己所看的故事。我们需要接纳孩子的世界,共享孩子的内心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