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过程中,有家长发现孩子发热已有一段时间,持续在39摄氏度左右。近两天,孩子多个手指的甲缘开始脱皮,家长对此感到担忧,于是赶紧带孩子去就诊。

经过详细的检查和问诊,医生告诉这位家长,孩子患的是一种常见但又不易察觉的疾病——川崎病。川崎病,并非日本特有的病。在亚洲人群中,该病的发生率较高,这是因为四十多年前,一位名叫川崎富的日本人首次报告此病,因此得名。川崎病又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表现为全身弥漫性血管炎症。这种病在1-5岁儿童中尤为常见,男性儿童比女性儿童更容易患上。川崎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指甲缘脱皮是该病的典型特征。在发病初期,孩子通?;岢鱿址⑷?,体温可达38摄氏度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孩子的口唇可能会发红,甚至出现皲裂出血,双眼球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及咽部也出现弥漫性充血,看起来像鲜牛肉。在发病第3-4天,孩子可能会出现各种形态的皮疹,这些皮疹主要分布在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呈红色或深红色斑丘疹,触摸时会有突出感,按下去可以褪色,没有水疱或结痂。同时,孩子的手掌和脚掌会出现弥漫性充血和肿胀。在发病第4-5天,颈部两侧会出现包块,不痛、不化脓、不发热,这是颈部淋巴结发炎引起的。

当孩子进入疾病的恢复期,即发病后10-14天,可以看到指(趾)端沿甲缘出现膜状脱屑,严重时呈手套或袜套样脱皮,这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川崎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即使不治疗,过一段时间(3-4周)后,症状也会自然消退。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该病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病变,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川崎病的治疗,早期发现和治疗尤为重要。通常,川崎病导致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峰期是在起病后两周左右(即疾病的恢复期)。因此,孩子在急性期(10天内)就应接受治疗。为了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和大小,孩子通常需要进行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有时甚至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可分为扩张型动脉病变、动脉瘤和巨大动脉瘤。大部分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属于扩张型,多为一过性,一般3-4周后可以恢复正常;冠状动脉瘤则占很小一部分,巨大动脉瘤更是罕见。然而,即使出现了冠状动脉瘤,家长也不必过分担心,因为绝大多数经严格正规治疗后,冠状动脉瘤是可以消失的。

在治疗川崎病的过程中,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孩子,在出院后的第1、3、6个月及1-2年内,仍需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作心电图和超声心电图等)。而出现了冠状动脉瘤的孩子,由于部分人(尤其是巨大动脉瘤者)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性病变,引起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因此这类孩子每月都应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或心脏超声等检查,并在医生的观察指导下,进行连续性治疗,直至冠状动脉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