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非常珍视药油,他们常将其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头痛和肚子痛等病症。然而,药师警告称,为幼儿涂抹药油存在极大风险,尤其是含有“花”字的药油,对1岁以下的婴儿具有极大的毒性。

普遍认为,外用药物比内用药物更安全,因为外用药物的吸收量较少。然而,有些外用药物油和药膏具有毒性。婴幼儿的皮肤吸收能力非常强,因此不能随意给他们涂抹药膏和药油。此外,药油有时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治愈疾病。如果婴儿出现病痛,家长不应仅仅依靠涂抹药油来解决问题,而应该带婴儿就医。

香港政府两年前成立了“检讨儿童死亡个案先导计划”委员会,该委员会在2006至2007年间的18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中发现,一名数月大的婴儿因家长持续为其涂抹一种含有化学物“水杨酸甲酯”的药油而导致中毒身亡。

该委员会指出,市面上多种药油,包括所有名称含有“花”字的药油,都含有水杨酸甲酯成分,不适合用于1岁以下的幼儿。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志强药师解释,常用的带“花”字的药油,如白花油、白花膏、红花油、万花油,以及跌打油、活络油、风油精等,都含有水杨酸甲酯。

水杨酸甲酯具有局部刺激作用,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止痒、止痛的医疗作用。然而,这种物质的副作用较大,现代医学已经少用口服药物,而多将其用于外用药物。水杨酸甲酯可能会损害消化系统、肝脏或肾脏,导致肾衰、肝炎等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中毒死亡。中毒的初期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呕吐、腹部不适、发烧、耳鸣等。

苏志强建议家长,不要给1岁以下的婴儿大量涂抹含有水杨酸甲酯的药油。他还提醒,“水杨酸甲酯”也被称为“柳酸甲酯”、“冬青油”和“冬绿油”,家长在购买药品时要注意这些字眼。

虽然偶尔少量涂抹含有水杨酸甲酯的药油是可以的,但家长在给儿童使用外用药物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尽量不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涂抹的面积不能过于广泛;涂抹的时间不能过长;涂抹的时间周期不能过长;皮肤有破损时不能涂抹药油。

苏志强还提醒,儿童的身体状况与成年人不同,无论内用药物还是外用药物,最好购买儿童剂型。儿童剂型药物考虑到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在药物成分的浓度和分量上更为合理和安全。例如,平常滴鼻净的浓度为1%,而儿童药品的浓度为0.05%。

此外,苏志强还提醒家长,当孩子出现严重不适时,应该及时就医,药油只能缓解小不适,不能达到治病的效果。药油种类不同,含有水杨酸甲酯的量也不同,即使偶尔需要用,也需要选择含量较小的产品。

总之,虽然药油具有很多治疗功效,但在使用时必须谨慎。家长应该了解药油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给幼儿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