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肿瘤的真相:你敢相信吗?日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一位专家表示,眼睛肿瘤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发生,然而最常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0-3岁的婴幼儿。他们最常见的病症是视网膜母细胞瘤,占所有病例的70%。这个中心每年接收的此类病患数量也从过去的50多例迅速增长到现在的100多例。这种肿瘤的威胁性极大,可能导致失明,甚至危及生命,但却经常被家长忽视。

那么,什么是视网膜母细胞瘤呢?这是一种恶性眼底肿瘤,它可以发生在视网膜的任何部位,包括影响视力的黄斑区。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决定了它的表现。

从临床就诊情况来看,眼睛的异常最常见的表现是白瞳症,即眼睛的瞳孔呈黄白色反光,类似于“猫眼”。如果肿瘤长在黄斑处,即使不是很大,也可能导致视力下降,常表现为斜视。有些患者因眼睛发红就诊,此时肿瘤可能已发展到晚期,因造成继发性青光眼、出血而出现眼睛发红。当肿瘤长得过大甚至突出眼外,则会使眼球突出。一旦发现上述症状,要尽快到医院做详细的眼底检查。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病因有40%来自家族遗传,60%与环境、物理、化学因素有关。其中,遗传的影响相当明确:有父母患视网膜母细胞瘤病史的患儿发病率在40%-50%;家里有一个单眼肿瘤的孩子,再生第二胎的遗传几率是1%;有一个双眼肿瘤的孩子,再生第二胎的遗传概率也是40%-50%。而非遗传因素则相对模糊,可能与接触X射线、妇女怀孕感染乳头状瘤病毒或使用某些杀精子的避孕药有关。

由此,对有家族遗传史的孩子完全可以提早干预。如果患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家长能在产前进行基因筛查诊断,有可能提早发现孩子是否带有致病基因,从而在出生前后做密切监视,一旦发现苗头可及时干预。即使没有做过产前基因筛查诊断的有遗传病史家庭,其新生儿还可以通过眼底照相或散瞳查眼底及早筛查是否潜藏肿瘤。已经生过一个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家庭,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优生优育。

对于单眼肿瘤后,要检查所谓的“好眼睛”,可能发现更早期的肿瘤,从而提高治愈率。即使没有立即发现“健眼”长肿瘤,对患儿健眼定期观察直到10岁也是必要的。

因此,10岁以下的小孩子眼睛容易长肿瘤,如果父母发现的及时,对于这种病的冶愈还是很高的,所以父母平时不要只赋予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要留意下孩子的身体状况!孩子六岁前不宜戴太阳镜。孩子的眼睛比成人的眼睛更稚嫩,那孩子可以戴太阳镜吗?如果不戴太阳镜,孩子的眼睛可以裸露在紫外线下吗?请当心不要这样逗宝宝玩。

研究发现肥胖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较低。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在对肥胖和非肥胖儿童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维生素D水平低在肥胖儿童中更为普遍,而且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