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特别心疼他们的宝宝,每当宝宝一哭的时候,他们会条件反射地抱起宝宝哄他们。然而,当宝宝养成习惯后,他们就离不开父母的怀抱。每次父母好不容易让宝宝入睡,但是一放下宝宝,宝宝就开始哭。那么,宝宝哭了,父母到底应不应该管呢?宝宝不抱就睡就哭,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帮助宝宝戒掉抱睡的习惯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宝宝为什么哭。我们不能一味的武断不管宝宝哭闹。其次,并非所有的宝宝都会因为哭累了而入睡,有的宝宝甚至哭得声嘶力竭也不肯入睡。那么,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最后,即便宝宝爱哭,不想对他太依赖的话,还有其他的方法(比如给他放一段轻松的音乐),放任不管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哄宝宝睡觉是一件难事,但同样也是一件很有技巧的事情。新手父母可以学一些安全有效的哄宝宝入睡的技巧。戒掉宝宝抱睡的习惯,可以尝试让宝宝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家长可以坐在宝宝的身边,拉着他的小手,或抚摸着他的肩背部帮他入睡。也可以小声地给他哼着小歌曲。在宝宝7个月后,白天可以带他到户外去晒晒太阳,在房间里铺上地垫,和宝宝一起练习爬,上、下午都要坚持让他爬,或和他一起爬。这样不仅可以锻炼他的感觉统合能力,也可以消耗宝宝体内过剩的能量,到了晚上他就会感到疲劳,就容易入睡了。

当宝宝不抱就睡时,他可能会哭,甚至大哭不止。这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父母也可以离开他,让他哭一会儿,然后过去安慰他。但是,仍然不要抱起他来。如果他再哭,再离开他一会儿,然后再过来安慰他一会儿。渐渐地,他就逐渐地学会自己睡觉了。

宝宝抱睡的不良习惯是我们家长给“惯”出来的毛病。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慢慢地帮助他们改正过来。这可能会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我们需要调整好心态,不要急于求成。当宝宝啼哭时,父母可以对宝宝的需要作出比较及时和恰当的反馈,并不意味着宝宝一哭,就马上把他抱起来。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做出反应,比如,走过去,检查他们的尿布,看看是饿了还是需要换尿布;也可以跟他讲话,唱歌,抚摸他的皮肤等。最不理想的做法是对宝宝的哭声置之不理,这样会破坏宝宝和父母建立依恋关系,伤害宝宝和父母最初的信任。

研究发现,在0~3个月期间,如果父母对婴儿的反应比较及时而恰当,会有以下“好处”:等这些孩子长到8~12个月的时候,比那些父母反应不及时的孩子,哭得少多了。这些孩子(8~12个月)的沟通方式发展相对要好,比如,他们会利用脸部表情、手势、牙牙学语的声音来和别人沟通,而不需要总是用哭声。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需求不敏感,对宝宝的哭声有时候反应及时,有时候又不管,这种不规律的方式让宝宝无法判断父母到底会不会来满足他的需要,这样的宝宝无法信任父母,反而会哭得更多,比较难抚慰。因此,当宝宝啼哭时,父母可以对宝宝的需要作出比较及时和恰当的反馈,并不意味着宝宝一哭,就马上把他抱起来。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做出反应,比如,走过去,检查他们的尿布,看看是饿了还是需要换尿布;也可以跟他讲话,唱歌,抚摸他的皮肤等。最不理想的做法是对宝宝的哭声置之不理,这样会破坏宝宝和父母建立依恋关系,伤害宝宝和父母最初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