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处理不当可能影响智力发展
许多年轻的父母由于缺乏对发烧的正确认识,导致产生了许多误区,影响了孩子的康复。有时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误区一:洗澡会让孩子着凉
冬冬在感冒发烧后,医生建议他用温水洗澡。然而,冬冬的妈妈认为洗澡会让孩子着凉,于是拒绝了医生建议。冬冬在晚上又发烧了,医生建议冬冬妈用温水洗一次澡。但是,冬冬妈妈死活不干,说那样会让孩子着凉,病上加病。
正确的做法是,用低于体温2℃的温水浸泡20分钟,每天2~3次。只要不是在室温很低的房间内,洗澡后及时擦干,避免风吹,是不会着凉的。
误区二:用肉汤补充营养
豆豆感冒、发烧几天了,一直在打点滴。豆豆妈看着豆豆日渐消瘦的面庞,心疼极了,特地去菜场买了些新鲜的猪肉回来煲了汤。豆豆尽管不愿吃,但还是在妈妈的软硬兼施下喝了一大碗。夜里,豆豆又发起了高烧,上呕下泻,哭闹不安。
正确的做法是,高烧也可以使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氧消耗量增加,因此注意给孩子补充营养是对的。但是通过给孩子喝肉汤的方法补充营养的做法却是错误的。因为高烧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此时吃油腻的食物,不仅不能吸收,反而会引起呕吐或腹泻,加重身体的缺水。这时应给孩子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稀粥、菜汤、果汁、鸡蛋羹等。另外,还要给孩子充足的水喝,最好是盐水。这样做一方面可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另一方面可达到降温的目的。
误区三:烧退病愈
涛涛因高烧、咳嗽而被医生诊断为支气管肺炎收住入院。打了3天点滴,涛涛没有再发烧,咳嗽明显减轻,涛涛妈认为孩子已不发烧了,疾病应该基本痊愈,嚷着要出院。
然而,出院后第二天,涛涛就再次发烧,咳嗽更加重了。
正确的做法是,发烧未必就是有病,因为孩子体温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吃奶、运动、哭闹、穿得过多等。因此,当孩子体温高于38.5℃时,应引起重视。
误区四:发烧就是病
乐乐妈给乐乐喂完奶,发现乐乐面色红润,一摸脑门似乎发烫了,赶紧拿来体温表一量——37.5℃!连忙翻出家中的小儿感冒冲剂,准备冲给乐乐喝。恰好这时,乐乐当护士的小姨过来探望,及时阻止了她。小姨说乐乐发烧只是暂时的,是由于穿得过多,加上吃奶用力导致的。经过松解衣被、温水擦脸,乐乐的体温很快恢复了正常。
正确的做法是,孩子患病容易发烧,但发烧未必就是有病,因为孩子体温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吃奶、运动、哭闹、穿得过多等。因此,当孩子体温高于38.5℃时,应引起重视。
上一篇:
陈贵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