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肺炎护理的五个方面:

1. 保持病区气体新鲜,自然通风,防止对流风,确保温度和湿度适合,保证发热量与水分充足,喂养时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防止反胃和呛食。

2. 氧疗时,间歇性吸入氧气,多采用面罩或头套法,降低对患儿刺激性。初期氧疗可提升支气管氧气含量,但浓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氧中毒。严重氧气不足者可根据病情调整氧气浓度,并密切观察治疗效果。

3. 雾化吸入每日1次/4h,每次15-20min,在雾化中添加a一糜蛋白酶、阿昔洛韦及相应抗生素,使药物随呼吸吸入到较深的终末支气管和支气管,对消肿、止咳化痰、止咳化痰、潮湿气管有较好疗效,并可消除支气管痉挛,改进换气。

4. 体位引流方法依据作用力原理,将肺脏分泌物从小支气管炎向大支气管炎方向引流。分泌物多时,根据病情2-4h翻盘1次,可避免肺萎缩和肺实变。同时,在翻盘的同时可叩击背部,推动分泌物松脱出来。

5. 后背叩击根据有规律的叩打,对呼吸系统一肺脏立即振动,使粘附壁厚的痰液松脱掉下来。叩击的姿势欢快,常见叩击器,软的面具或医护人员的手指头、手掌心。叩击前可适度提高吸氧浓度10%-15%。针对麻醉机危重症患儿及肺出血、休重小于1.0kg的早产婴儿,不宜进行此操作。

6. 每次体位引流,拍背、做雾化后给予吸痰。吸痰时要关注无菌操作原则,姿势柔和、灵活,防止损伤呼吸系统粘膜。多吸口腔内部再吸鼻孔内分泌物,以防患儿在喘气和哭喊时将分泌物吸入肺脏。吸痰工作压力为100mmHg,每次不超过15s,若吸痰后出现乌青,可增加氧流量10%-15%。关注分泌物的量、黏稠度、色调及吸痰前后左右湿啰音的转变。

7. 服药护理,每日水率匀称,速率不适合过快。一般以3-4滴/min,更快不可超出1公斤休重每分2滴。禁止在短时间内键入很多液态,以防急性肺水肿。

8. 观察患儿出现焦虑不安、心跳180次/min以上、心音低弱、喘憋、紫绀加剧等心衰症状时,应立即通告医师,按医生嘱咐运用强心、有利排尿及镇定等药品。并实施心力衰竭护理常规,使患儿保持安静,不要喧哗,缓解心肺功能压力。病情恶化的患儿可并发硬肿、流血、脓胸、肺脓肿、败血病等病发症,应紧密观察,立即执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