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走路时脚爱垫脚尖,因何在?如何缓解脚部不适?
宝宝学步期走路时,小腿肌肉紧张、协调度不足、对不同地面适应性差等问题很常见。家长担心宝宝的踮脚走路会影响脚部发育,那么宝宝走路爱垫脚尖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宝宝走路时喜欢踮脚尖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宝宝学步期:在学步阶段,宝宝的腿部肌肉容易紧张,协调度不够,对不同的地面适应性差。这种走路方式有助于提升平衡能力,并加强脚部肌肉力量。一般情况下,这个过程不会持续太久,会恢复正常。
2. 好奇心:宝宝在走路时,发现沙发上的靠垫、茶几上的新鲜物品等,为了摸到这些物品,会垫起脚尖。这种现象代表了宝宝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如果次数过于频繁,由于宝宝的双脚骨骼肌肉尚未发育完全,不仅可能容易跌倒,甚至造成骨骼肌肉的伤害。建议父母将玩具放置在宝宝伸手就可以拿到的位置。
3. 学步车:为宝宝准备学步车时,调整的高度不合适,使宝宝的步行重心往前冲,从而习惯踮脚尖走路。
4. 鞋子不合脚:宝宝在走路时,由于鞋子不合脚,可能会垫起脚尖。但大部分情况下,宝宝踮脚尖走路是正常发育的。但也有可能受到一些外部因素影响,如鞋子不合脚、穿的不舒适的袜子等。
那么如何纠正宝宝踮脚尖走路呢?
1. 告别学步车:过早使用学步车,不仅影响宝宝学步阶段,而且长大一些后走路的姿势也不正确。建议父母让宝宝在学步阶段尽量不用学步车。
2. 选择合适的鞋子:为宝宝选择前掌容易弯曲的鞋子,有利于起步,也有利于培养正确的走路姿势。最好选择知名度比较高的童鞋品牌。
3. 锻炼赤足走路:让宝宝在木板或柔软的地毯上赤足行走,增加宝宝的触地感和抓地感,培养其平衡力?;箍梢远土侗Ρπ逼律献呗返哪芰?,有利于锻炼小腿肌肉。
4. 疾病原因:如果小腿肌肉过分紧张导致踮脚尖走路,可以带宝宝到专业的机构进行相关的物理治疗,如拉伸小腿肌肉、推拿和进行适当的小腿肌肉训练。
纠正宝宝踮脚尖走路的方法:
1. 走路练习:让宝宝在木板或柔软的地毯上赤足行走,增加宝宝的触地感和抓地感,培养其平衡力?;箍梢匀帽Ρυ谛逼律闲凶咭约坝煤蠼鸥呗?,锻炼宝宝的小腿肌肉。每天让孩子练习蹲下,或是让他站直后尽可能让身体往前倾,这样他脚背和小腿的角度会慢慢变小。
2. 选择合适的鞋子:孩子走得很稳之后,家长要为孩子选择前脚掌比较容易弯曲的鞋子,这样能更好地培养正确走路姿势。最好购买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童鞋品牌。
3. 线上步行练习:这是蒙氏教育中用于训练孩子步态的一种方法。让孩子把一脚的脚尖和另一脚的脚跟相接触,同时置于一线上;在这种状态下双脚交互前进时,是很容易失去平衡的。因此,这种练习可以促进孩子腿脚协调能力的发展。2岁以后可以考虑让孩子进行线上步行练习。
4. 专业矫正机构:如果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训练,3岁后宝宝仍然是踮脚走路,可以在专业机构进行相关的物理治疗,如拉伸小腿肌肉、推拿等。如果踮脚的情况比较严重,则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