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省份出现了假阴性病例,让不少人担心病毒感染者漏诊的情况发生,加重疫情发展。那么,新冠状病毒假阴性会导致漏诊吗?检测出假阴性患者怎么办?下面八宝网小编就来说说。

新冠病毒假阴性病例的出现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病毒感染的漏诊,使得疫情变得更加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了解新冠状病毒假阴性病例是否会导致漏诊,以及如何处理检测出假阴性患者的病例。

对于新冠病毒假阴性病例,我们需要知道核酸检测并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除了核酸检测,医生还会结合临床诊断和患者具体情况来分析,因此,我们不必过分担心。

在处理检测出假阴性患者的病例时,我们需要根据病情轻重程度、疾病发展不同阶段、采样方法和实验室条件等因素,换言之,核酸检测并不是唯一判断标准,还会结合临床诊断和患者具体情况来分析。对于疑似病例,国家卫健委有严格规定,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后,应当立即进行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要单间隔离,并尽快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疑似病例在连续两次(至少间隔1天)核酸检测阴性才能排除。核酸检测的结果不能作为唯一的判断依据,临床上是比较清楚的。对于症状、影像学特征都高度疑似的患者,即便测出阴性,也需要进一步观察。

在提高新冠肺炎的确诊率方面,规范流程核酸检测是一个连贯的受控过程,从采样→保存送样→病毒灭活→裂解核酸提取→检测,必须保证每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否则无法提取出足够、有效的病毒核酸。因此必须严格规范操作,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多点采样,反复检测对疑似患者进行鼻咽拭子、痰液和肺泡灌洗液等多点采样,或对同一部位反复进行核酸检测,并结合临床症状以保证诊断的准确性。CT检查与核酸检测相结合,目前核酸检测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低的特点,造成假阴性率的可能性升高。即使疑似病患的核酸检测呈阴性,也不能排除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将CT检测作为排查疑似患者的主要标准,及时对疑似患者进行收治,将会大大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新冠肺炎的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