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姐妹问我?。?/p>

家圆君,家圆君,我移植完了,干点啥能提高成功率?需要鸡翅鲍鱼补吗?需要躺那不动养胎吗?

每每听到这一问题,家圆君都会摆摆手并斩钉截铁的说:不用!

然后姐妹接着问:那怎么能提高成功率呢?

说到这家圆君就教大家3招,或许对大家的成功率有帮助,请认真听好哦!

成功的前奏:放松愉快心情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移植完,有什么好焦虑呢,等待成功就好啦!可说实在的不孕症确实会给夫妇双方带来了心理压力,对试管婴儿技术的不了解以及未来结局的不确定性,无形中加重了不孕夫妇的心理负担。

在试管婴儿治疗的过程中的夫妇出现焦虑、抑郁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焦虑、抑郁会通过影响激素或免疫系统的应激机制,对试管婴儿的妊娠结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甚至有研究发现,精神紧张的患者着床期子宫内膜所分泌的调节着床因子显着低于精神放松的患者。

可见,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对患者是有害而无益的。

因此,进行胚胎移植的第一个注意事项就是要放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其实大家大可不必过于紧张,经过多年的创新和改进,试管婴儿技术在逐步走向成熟,越年轻、卵巢功能越好的女性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就越高。

绝大部分女性经过几个周期的治疗后,都能如愿以偿。因此,对试管婴儿技术要抱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能成功,有失败经历的姐妹们,也不必灰心丧气,要抱着大不了从头再来的心态迎接再一次的治疗。

其次,要学会放松自己,主动调节心情。治疗过程虽然繁琐,但不要当成沉重的负担,治疗之余,可以多读一些轻松的书籍,多看一些好玩的电影,或者去大自然中放松一下。家人也要努力为她们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

总之,心情放松,心态平和,最有利于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

成功的保障:听医生指导,按时用药

移植后需要听医生的话,使用黄体酮进行黄体支持也就是保胎,不论使用哪种药物,都要配合医生,按时用药,保证体内内分泌环境适于孕育新生命。

也许许多姐妹不了解移植后为什么保胎?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黄体功能不全。

黄体功能不全是指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内分泌功能不足,以致孕激素分泌不足,使子宫内膜分泌转化不足,出现排卵性功血,且不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可导致不孕或习惯性流产。

而大部分做试管婴儿的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黄体功能不全,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在正常的月经周期中通常只有一个卵泡发育,而在试管周期中,由于多个卵泡同步发育,较高的雌激素水平可能导致黄体期缩短。

2、做试管婴儿的患者,大部分都进行了控制性超促排卵,由于应用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进行降调节,停药后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能力不能迅速恢复,导致早孕期黄体功能不全。

3、在取卵的过程中抽吸卵泡可能导致部分颗粒细胞丢失,也会影响黄体功能。

因此,对于做试管婴儿的患者,因为自身黄体功能不全,在进行胚胎移植后,通常需要黄体支持,即保胎,所以大家口中的保胎药非但不能省,还要坚持按时用!

提高成功率:适当的运动

所谓胚胎移植是采用一个细小的管子将胚胎输送到子宫腔内,是不会在排尿、排便或行走时掉出来的。所以移植后不要因为怕胚胎从宫腔流出来而躺那不动,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血液循环变差,对胚胎着床反而不利。当然也不能剧烈运动,不要提重物,适当的走动还是可以的,当然身体条件允许的女性还可以去上班哦!

除此之外,移植后4大禁忌也要看好哦:

1、禁忌躺着不动;

2、禁忌大补特补;

3、禁忌天天验孕;

4、禁忌不敢去厕所。

怎么样姐妹们,这些移植后要做的事都学会了吗?如果大家都能按照这个做的话,成功率也许能提高哦,快快行动起来哦~

图源 / 网络

两省积极表态将推进“试管婴儿”纳入医保,千亿级辅助生殖市场正加速到来。

出品|NBS新品略作者|吴文武

01 两省推进“试管婴儿”纳入医保>

2月21日,北京市发布了《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对体外受精、胚胎培养等53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进行统一定价,并将其中16个项目纳入甲类医保(仅限门诊),自今年3月16日起执行。

北京将16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引发了“试管婴儿进医保”话题热议。

最近,有两个省份已经明确表态,将会积极推进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

有湖南网友向湖南省医疗保障局留言咨询,长沙什么时候可以实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费用报销。

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回复称,在诊疗项目方面,我省将尽快出台相关管理办法。

有一位四川市民在人民网留言反映辅助生殖费用高,希望纳入医保的问题。

四川省卫健委回复,拟借鉴个别省市做法,会同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将常用的辅助生殖技术进行统一定价,将常见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进一步减轻群众相应负担。

自从北京打响解决“生娃难、生娃贵第一枪”后,四川省和湖南省已经表态将推进,传递出积极信号: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省份会把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

02 生娃难、生娃贵困扰5000万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而且这是人口净增长数据。

在过去,人口负增长主要在东北地区,然而2021年长三角也首次出现了人口自然负增长的省份,2021年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2‰。湖北省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为负,为-0.88‰。

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年轻人生育观念的改变、生活压力大、高房价、高生育及养育成本,以及疫情因素的影响,让一些人不想生娃或推迟生娃。

相对不想生孩子而言,现实生活中,有一些育龄夫妇却正不幸碰到生殖障碍问题,受到不孕不育问题困扰,遭遇生娃难,更着急。

根据国家卫健委、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从20年前的2.5%~3%攀升到近年的12%-15%左右,不孕不育者约有5000万人。

而且近十年,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还在持续和加快上升。根据沙利文测算,预计到2023年,中国育龄人群整体不孕不育率将会达到18.2%。

为了治疗不孕不育,这些想要宝宝的不孕不育夫妇,同时还面临生娃贵的问题,目前辅助生殖医疗服务收费贵。

H4rtA_两省推进“试管婴儿”纳入医保,4000亿辅助生殖风口加速来了

以试管婴儿为例,夫妻俩前期检查费用至少需要5000元,一个取卵周期,费用约为30000元,而且有的患者需要多个周期助孕,费用更是翻倍增长。

第三代试管婴儿的费用更贵,根据胚胎数目不同,费用也有所不同,总费用大约6~10万元不等。

03 辅助生殖市场持续升温>

生娃难催生了辅助生殖医疗服务需求,也让辅助生殖市场的热度持续升温。

在NBS新品略看来,辅助生殖医疗服务需求明显,市场渗透率正加速提升,再叠加纳入医保等相关政策支持,辅助生殖医疗服务市场已经按下了发展加速键。

第一,辅助生殖医疗服务是不孕不育人群的“刚需”,需求量未来会持续增加。

正如上述,目前中国不孕不育的患者人数大约在5000万左右, 辅助生殖医疗服务是这些不孕不育人群的“刚需”。

随着未来不孕不育率的增加,辅助生殖医疗服务需求量也会相应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自2021年全面三孩政策落地后,也有一些想要三孩的家庭也面临高龄生育困难、不孕不育等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符合三孩标准的夫妻大约在9000万对,其中有6000万名女性在35岁以上。临床上对35岁以上的女性界定为高龄产妇,生育力下降、并发症上升、自然流产风险明显增加,不孕症发生率也在逐年提高。

据统计,35—40岁、40—45岁女性的不孕症发生率分别为30%、64%。另外,男性的精子质量在35岁后也呈现出快速下滑的趋势。

第二,中国辅助生殖市场的渗透率将会持续提高。

目前中国辅助生殖市场渗透率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相对较低。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辅助生殖的渗透率仅为7%,远低于美国30.2%的水平。

有市场研究机构预计到2023年渗透率有望提升至9.2%,中国IVF取卵周期总数将达到132.6万个。

第三,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鼓励生育政策叠加支持,将会进一步推动辅助生殖医疗服务需求。

北京市已经将16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如今湖南、四川等省份也积极表态推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省份会跟进。

在辅助生殖费用较高背景下,部分辅助生殖项目进入医保,提高了患者的可及性,有望推动需求端的快速释放,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此外,在2021年11月,上海、河北、河南、天津、贵州、安徽、陕西、山西等多个省市已经发布规划新增人类辅助生殖机构。

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中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共有523家。

未来新增更多数量的辅助生殖医疗机构,辅助生殖医疗服务范围将会扩大,服务患者规模也会扩大。

04 4000亿辅助生殖风口加速来了>

生娃难、生娃贵正在催生一个千亿级别的大市场。

据FrostSullivan测算,中国的辅助生殖服务市场由2014年的140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25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8%,预计将于2023年增长至496亿元。

长远乐观预计,未来整个中国辅助生殖技术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4341亿元。

自三孩政策发布后,辅助生殖就成为了一条热门赛道。

此前,北京市将部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后,辅助生殖技术概念股的股价持续上涨,龙头股更是涨停。

金融界根据业绩快报和预告净利润下限计算,在辅助生殖概念股中,2021年净利润预增的就有9只,其中西陇科学预增幅度最高,公司预计2021年净利润为1.53亿元至2亿元,同比增长169%至252%。

辅助生殖成为最近几年医疗服务市场中的一条热门赛道,社会资本纷纷涌进。

据投资界统计,在2021年前11个月,辅助生殖赛道共有9家企业完成融资,投融资规模超过36亿元。

高瓴资本认为,辅助生殖属于低频高价消费,毛利率非常高,在这一点上几乎只有贵州茅台可以比拟。

面对千亿级辅助生殖的市场前景,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