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血型也能导致新生儿溶血症?专家揭秘真相
新生儿溶血症,这是一种由于母体和胎儿血型不合而导致的疾病,其病因主要分为两种:ABO血型系统不合和RH血型系统不合。在我国,最常见的病因是ABO血型系统不合,这意味着母亲的血型为O型,而婴儿的血型可能是A型或B型。ABO溶血症通常在第二胎中发生,但也有可能出现在第一胎。
如果O型血的母亲在怀孕前输过A型或B型或者AB型血,或者有过流产史(母亲产道破损,被打掉的胎儿的血液进入体内),那么母亲就被“致敏”后,会产生抗A或B抗体。即使这是第一胎,也有可能出现新生儿溶血症。
据记者了解,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机会和严重程度,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增加。此外,一些女性虽然第一次生育,但自然界中存在类似ABO血型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产生抗体,导致婴儿发生新生儿溶血症。虽然这种病无法预防,但可以通过治疗治愈。
同时,专家提醒,如果丈夫是A、B或者AB血型,妻子是O血型,并且有过流产史或者输血史,那么在怀孕时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必要时可以征求医生的意见。此外,父母血型不合也容易导致新生儿溶血症。
专家解释,婴儿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因此婴儿有可能继承母亲的血型,也有可能继承父亲的血型。如果母亲体内的胎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同,母亲的身体就相当于被“致敏”,启动免疫系统,产生排斥婴儿血型的抗体,抗体结合在婴儿红细胞的表面,导致溶血,婴儿就会发生溶血症。
然而,新生儿溶血症并非每个人都要与血型相同的人结婚造成的。专家表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必须血型相同才能结婚。夫妻血型不合现象都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几乎都能治愈,不会对孩子未来的健康造成影响。
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30%的妊娠存在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病率为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