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最佳的干预时期是3岁前,3-6岁也很关键,到了青春期就无法逆转了。广州市儿童医院正在启动一项为期三年的课题研究,以引导家长重新审视教养方式的选择。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并非没有道理。在难养型气质婴儿中,有60%的未来可能会出现行为问题,这一比例是其他气质婴儿的四至五倍。广州市儿童医院的心理行为专家最近启动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课题,以寻找最佳干预模式。

一些母亲经常抱怨他们的孩子容易烦躁不安、哭闹不止,且没有规律的睡眠和饮食。杨思渊医生介绍,婴儿的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易养型、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气质在婴儿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难养型气质婴儿的养育方式不当可能导致60%的未来出现行为问题。

杨思渊医生曾对90名少年犯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0%在婴儿期就属于难养型气质。难养型气质婴儿对生活规律性、忍耐性、自我控制力的训练要求较高。如果父母过度溺爱或缺乏耐心,孩子可能会在二到三岁时出现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愿望得不到满足易发脾气、亲子关系紧张。在学龄期,他们可能会出现学习障碍,与小朋友关系不融洽。在青春期,他们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叛逆行为,特别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可能会参与斗殴、吸毒及其他违法行为,成为“问题青年”。

然而,杨思渊医生也提醒家长,气质可以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只要尽早确定并采取适当的养育方式,难养型气质的婴儿也可以取得最高程度的发展。最佳的干预时期是3岁前,3-6岁也很关键,到了青春期就无法逆转不良行为,只能进行引导。然而,许多家长往往在这个时候才发现问题,带他们就医。

广州市儿童医院的“早产儿(在早产儿中难养型气质发生率较高)精神行为发育的早期诊治模式的研究”旨在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将在5所医院对700名早产儿进行三年的跟踪研究,以找到最恰当的早期干预模式。

对于难养型气质的婴儿,父母需要容忍他们的过分行为,保持心平气和、和蔼可亲、避免反复无常。他们的生活饮食、大小便和外出玩耍等需要保持一定的规律。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如噪音、强光、大声讲话等,保证充足的睡眠。通过体育和挫折锻炼增强婴儿的适应和协调能力,促进他们在与小伙伴游戏时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忍耐性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