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产奶粉的问题引发了家长们的困扰。事实上,近几年来,国产奶粉的问题屡见不鲜。因此,许多家长将目光投向了国外,认为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大,质量更有保障。于是,代购、官网海淘成为了年轻父母的购奶主要途径。然而,进口奶粉就真的比国产的好吗?洋品牌就没有出问题的时候吗?

2015年9月,杜先生在某跨境网络交易平台购买了一罐牛栏奶粉。然而,食用过程中,他发现奶粉内存在破棉絮等异物。与商家交涉时,商家称奶粉为正品,但不能说明奶粉中异物来源及异物成分是否有害。双方协商未果,杜先生向保税区消保委投诉。在后续调解过程中,各方各执一词。杜先生坚持要对自己所购买奶粉中出现的破棉絮状异物进行检测。

经营者表示经联系荷兰厂家,厂家坚称奶粉生产程序相当严格,不可能出现杜先生所说的问题。若证明确有问题,可以按中国的法律规定赔偿,但检测手续要合法。经销商认为自己所有进货渠道正规,手续合法,而消费者只购买了一罐此品牌奶粉,并且已经打开使用接近一半,自己所进口的同批次奶粉又已销售完毕,无法提供确切证据表明奶粉有问题。

历经1个半月,经反复调解,经营者方才同意以三倍的奶粉价作补偿。宁波去年接20余起投诉但维权成本太高是不争事实。随着跨境电商兴起,与此相关的投诉逐渐增多。据宁波市消保委统计,去年宁波接到跨境网络交易纠纷20余起。数据分析显示,跨境网络交易纠纷主要集中在发货不及时、正品中掺假货、遇到质量问题推诿或因无法认定权责致维权难。

宁波市消保委侯秘书长解释说,跨境网络交易有利也有弊。因语言、法律、司法管辖等原因,维权成本高且维权不易。他提醒消费者,跨境网络交易要谨慎。下单前请做好以下攻略:一是对自己选购商品作全面了解,包括商品的名称、种类、型号、包装、价格差异、以及基本的真假鉴别常识等等,防止在质量或价格上被忽悠。二是尽量选择线上有正规平台且信誉好的电商。要特别小心一些“体验店”,没有线上平台,打着跨境的幌子,卖完税商品或是假品、旧品。三是注意自己所购物品是否被允许入境。具体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不要盲目下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对有新疫情发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预警通报地区的物品,以及须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入境的商品也不要网购。四是注意选择正确的维权方式。电话联系客服最便捷,但国际长途话费不便宜,适合英语口语能力很强的消费者;电脑联系在线客服,需要你有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也可找人帮忙;发邮件效率较低,需要来来回回沟通很多次,但是邮件沟通也有好处,即可以提供物品图片等信息,更有说服力。当然,最后协商不成的,还可选择向消保委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