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即用母亲的乳汁喂养婴儿,这种方式被广泛认为是婴幼儿成长更健康的方式。然而,要想坚持母乳喂养,母亲的身体状况必须健康。以下情况出现时,母亲应暂时或完全停止母乳喂养:

1. 母亲患有传染病,如严重传染病,这时母亲不能喂养婴儿,以防止传染。 2. 母亲患有肝炎、肺病等疾病,这时也必须停止母乳喂养。 3. 母亲在服药期间,如必须服用药物,这时应停止母乳喂养,待病愈停药后再喂养。

但需要注意的是,母亲每天应按照喂养时间将乳汁挤出,保证每天泌乳在3次以上。挤出的乳汁也不能再喂给宝宝吃,以免其中的药物成分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患有消耗性疾病如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的母亲,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可以授乳。一般情况下,母亲在患有这些疾病但能够分娩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母乳喂养,但需要注意营养和休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缩短母乳喂养的时间。

当母亲患有严重乳头皲裂和乳腺炎等疾病时,应暂停母乳喂养,及时治疗,以免病情加重。但可以将乳汁挤出喂养宝宝。

进行放射性碘治疗的母亲,由于碘能进入乳汁,对宝宝甲状腺的功能有损害,应暂时停止母乳喂养,待疗程结束后,检验乳汁中放射性物质的水平,达到正常后可以继续喂奶。

母亲在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或农药有害物质时,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远离有害环境。如已接触,必须停止母乳喂养。

在运动后,人在运动中体内会产生乳酸,乳酸滞留于血液中会使乳汁变味,宝宝不爱吃。据测试,一般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即可产生此现象。因此,肩负哺乳重任的母亲,只宜从事一些温和运动,运动结束后先休息一会儿再喂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