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宝宝出现歪脖子状况,可能是先天性肌斜颈的征兆
近期,我在门诊接待了一名小女孩。刚踏入诊室,她便躲到母亲身后,哭着要走。经过母亲的安抚,她才被带到我面前,满怀歉意地向我解释:“这孩子已做了一年多的颈部按摩,每次给她按摩的都是女医生,现在一看到穿白大褂的阿姨就害怕了?!蔽姨?,便脱下白大褂,并逗她聊天,小女孩才渐渐停止哭泣。我仔细观察后发现,小女孩的头一直偏向左侧,显然她是一个歪脖子的小病人。
原来,自小女孩出生起,她的头就总是偏向左侧,家人曾误以为她看到吸引她的东西,因此并未过分在意,只是试着改变抱她的方向,却不敢用力扳动她的头。直到满月时,保姆发现她脖子无法向左侧转动,并在左侧颈部摸到一块肿物,父母才赶紧带她去就诊。医生诊断她患有先天性肌斜颈,需要手法矫正治疗。在接受了一年多的按摩治疗后,小女孩的脖子能稍微向左侧转动,左侧颈部的肿物也似乎有所减小。然而,最近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她的脸部越来越不对称,左脸明显比右脸小,左眼也似乎比右眼小,因此她来咨询我该怎么办。
我检查后发现,她的确存在脸部不对称的问题,颈部向左侧只能转动45度,左侧颈部的肿物是萎缩、变短的胸锁乳突肌。我判断她确实患有先天性肌斜颈,遗憾的是,手法治疗已无效果,且已导致面部畸形,我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先天性肌斜颈是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颈部向一边偏斜畸形。通常认为,这是由于胎儿时期肌肉缺血、纤维化所致,如肌肉受到胎儿肢体的压迫,或产伤导致胸锁乳突肌血肿机化、萎缩、坏死瘢痕形成,或动静脉栓塞导致肌肉坏死等原因引起。
大多数家长在新生儿阶段很难发现斜颈问题,可能是在清洗颈部时发现颈前有一硬的肿块,或发现孩子头颈歪向一侧才去医院就诊。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天性肌斜颈还可能发展成两侧面部肌肉发育不对称、颈椎侧凸畸形,眼睛和耳廓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视力也可能因眼外肌的不平衡而出现斜视。因此,对于先天性肌斜颈的患儿,应尽早发现和治疗。如果是一岁以内的婴儿,可以通过手法矫正治疗,如轻柔按摩、热敷,以促使胸锁乳突肌的肿块吸收、消散,配合体位训练,如患儿卧床时,用多种方法逗引,使他产生兴趣,将头颅尽量偏向健侧,脸朝患侧,以促使患侧的胸锁乳突肌被牵拉伸长,或在睡眠时用沙枕固定头部。这些手法治疗需要坚持半年以上才能判断效果。然而,也有疗效不佳的案例,如上述小女孩,这时就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的最佳年龄是1~4岁之间,可以切断相关肌肉,解除痉挛,矫正斜颈,术后还需要配合一定的功能锻炼,以获得良好的效果。然而,是否越早做手术越好呢?不一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斜颈情况严重,已经继发面部、颈椎畸形,应尽快手术;如果斜颈不是很严重,经过手法矫正后已有明显疗效的,可以先继续手法治疗,并多逗患儿转动颈部。对于12岁以上的患儿,由于脸部和颈部畸形已难以矫正,有些人还可能出现复视等并发症,虽然手术仍可使畸形有所改善,但必须慎重。
最后,小女孩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半年随访,最后一次复诊时,我发现她的歪脖子已经得到纠正,脸部的不对称也不明显了。她的良好结局,得益于及时的治疗。因此,对于小儿先天性肌斜颈,最重要的就是及早发现和治疗,而这需要家长的细心观察和重视。
请注意:预防小儿“歪脖”的四个步骤注意!孩子爱歪头有失聪隐患孩子感冒脖子歪并非“落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