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个省市正在同步进行无症状感染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这一行动旨在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了解新冠病毒的传播特性、流行病学特点和致病规律,以便完善防控策略,降低传染风险。那么,什么是血清流行病学呢?这是用血清学方法和技术来分析研究人群血清中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阐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的规律,并评估预防接种的效果。

关于新冠病毒肺炎疾病是否会像SARS一样突然消失,还是会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还是会像乙肝一样在部分免疫力不足的人群中长期存在并传染给其他人,或者是是否有其他情况,这些问题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得到解答。而研究的主要方法就是核酸与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观察和动态观察病毒在人群中的流行和免疫状态,我们可以了解病毒的传播和发病规律,从而制定出防控策略。

然而,目前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传播和致病规律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深入。因此,核酸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是了解社区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水平,把握这一疾病流行规律的最关键科学证据,也是对进一步防控措施作出科学决策的最重要依据。

至于如何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有五个途径:第一,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主动检测发现;第二,在聚集性疫情调查过程中,开展主动检测;第三,在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相关暴露人群进行主动检测;第四,对入境人员进行主动检测;第五,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机会性筛查主动检测发现。

截至4月14日,全国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6764例,其中境外输入588例,转为确诊病例1297例,其中境外输入251例,解除医学观察4444例,其中来自境外输入109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023例,其中境外输入228例。从4月1日开始,国家卫健委在每日疫情通报中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报告、转归和管理情况。而公布全国累计报告的无症状感染者总数,则是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