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护理指南:宝宝肚脐异常状况及护理方法
孩子的肚脐是与妈妈连接的部位,也是出生后容易生病需要特别照料的地方。在照顾孩子时,一定要注意肚脐的清洁和干燥,尤其是尿布不要盖到脐部。脐带脱落前分为两个阶段。在脐带未脱落前,一定要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要盖到脐部,以免尿液浸湿脐部创面。此外,家长要经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如果出现渗血,需要重新结扎止血;如果没有渗血,只要每天用棉签蘸碘伏、爱尔碘、酒精后轻拭脐带根部,以及容易忽略的上缘,即可等待其自然脱落。
脐带脱落前第二阶段,一般情况下,宝宝的脐带会在结扎后的5至7天左右脱落。脐带脱落后,脐部仍可见少许血性分泌物,可继续用碘伏、爱尔碘、酒精等消毒、清洗,然后盖上消毒纱布来?;けΡΦ亩瞧?。在肚脐愈合的过程中,脐带残端先是变硬、变黑,因时常与尿布或衣服发生摩擦,脐窝内会有少许出血、少量清亮的渗液或淡黄色稠厚的液体(黏如蜜糖),家长无需担心,这都属于脐带愈合中的正常现象。
但如果黄色渗液类似于尿液并伴有尿味,或渗液具有恶臭味,则属于结构异常或局部感染,这就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诊断处理。脐炎、脐肉芽肿、脐茸、脐瘘、脐疝、脐湿疹等都是需要就医的问题。脐炎表现为脐部流水或有脓性分泌物,脐轮皮肤红肿或去除脐窝痂后有脓性分泌物,脐部分泌物有臭味,除局部消毒、清洗外可能还需用抗生素治疗,应去医院检查。脐肉芽肿表现为脐带脱落后,脐根部的创面受异物刺激或感染,会在局部形成小的肉芽组织,直径1厘米,表面湿润,有少量黏液或血性分泌物,日久不愈。脐茸表现为脐带脱落后,创面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像黏膜样的肿物,很像小息肉,有少量分泌物,称脐茸。脐茸与肉芽肿不同,它是肠黏膜组织,为胚胎时期卵黄管的残留物。脐茸的治疗方法与肉芽肿相同。脐瘘表现为脐带脱落后,脐正中有黏膜样物,中心有孔,有肠内物流出,并带有臭味,周围皮肤发生糜烂。此为胚胎时卵黄管与脐部相通,卵黄管未闭合残留所致,需住院切除治疗。脐湿疹表现为脐部有一圆形或半圆形肿物,哭时增大,安静时恢复,手指探入可触到根茎部的边缘。这是脐部的腹直肌鞘未合拢,腹压增高时,腹膜、肠管等由此部位向外突起所致。小的脐疝在1岁以后会自愈,或用胶布加压法固定,大的脐疝需2~4岁后进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