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时,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求助于中医。相较于西药,尤其是抗生素,中药的副作用较小,更为安全。然而,儿童服用中药也需要注意许多细节。市中医院药剂师王家员介绍,中药有多种配合使用,能发挥群药的协同作用,同时药物间互相牵制也不宜产生毒副作用。但是,中药没有儿童与成人之分,区别只在剂量上。在咨询中,有些家长为了保证中药的疗效,硬逼着孩子灌下一大碗中药,称之为“不浪费一滴药液”。实际上,这个做法是错误的。儿童服用中药的剂量也需要根据年龄适当减量,如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婴儿用成人量的1/4,幼儿可用成人量的1/3,学龄前儿童可用成人量的1/2,学龄期儿童可用成人量的3/4或成人用量。

在使用中药时,需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身体特点。比如,选择药性相对平和的中药,对于辛、热、苦寒、攻伐的中药,如麻黄、附子、细辛、大黄、巴豆、黄连等,在用量上需要谨慎。同时,不宜选用或慎用对现代药理研究有毒副作用的中药,如马兜铃、川乌、白果等,不宜长期服用某一方剂,以防蓄积中毒。此外,应尽量选择同类中药中口味清淡的药品,避免选择味苦、涩、臭等中药。

煎药时也有一些讲究。加水浸泡时要严格控制水量,外观以浸泡后水略有多余即可。按常规一般煎煮两次(即一煎和二煎),将两次煎煮的药液合并在一起,分两至三次服用。如果情况允许,药液可以置冰箱冷藏过夜,取上清液,小火不停搅拌,浓缩至适量。需要注意的是,感冒类中药不可采用此方法,以防有效成分分解影响疗效。一般一煎能煎出有效成分约70%,如确实难以完全服用,可采用一煎的方法。

此外,对于病情比较稳定需连续服药20余天者,王家员建议可以考虑制成口服液、胶囊等成品服用,疗效确切又服用方便。服用口服液、胶囊时也需要采用少量多次服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