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学语是孩子学会说话的起点,但当孩子到了1岁之后,仍不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时,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要明确,1岁孩子不会说话是正常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如果孩子1岁还不会说话,其他方面没有任何问题,那么通常是比较正常的。但如果孩子1岁不会说话,并伴随其他不良症状,就需要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出生时,婴儿会哇哇大哭,这是他第一次进入开始“说话”表达情绪。当孩子大一些后,他会发出可爱的咯咯笑声、叹气声、唧唧咕咕声。起初,孩子用舌头、嘴唇、上颚和任何新长的牙齿发出声音。头一两个月是“哦”和“啊”,不久之后,孩子就能发出各种声音。6-8个月大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偶尔蹦出第一声“妈妈”或“爸爸”。

然而,尽管孩子1岁还不会说话,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真正学会这些词,并且将其与我们联系起来。等到大约1岁左右,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和使用这些词。从这个时候起,孩子会从父母以及身边每个人那里学到更多的词汇。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练习发声呢?我们可以让婴儿仰躺着,或者抱着孩子,与他面对面,跟他说话。我们可以说“啊啊”、“咿咿”、“噢噢”等音,声音拖长,口部动作要夸张,面带微笑。每说一个音,停顿几秒钟。观察孩子的反应,给他反馈,比如“哦,宝宝笑啦”、“宝宝,你真可爱”。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说话,比如给宝宝洗澡、换尿布、穿衣服时,与他讲话。这可以帮助孩子逐渐学会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比如,当给宝宝换衣服时,可以说,“给宝宝穿衣服啦,穿上干净的衣服,对,先穿这个袖子,抬起宝贝的左胳膊,好啊,然后是右胳膊,嗯,太好了,宝宝你真能干?!闭庋谋硎隹梢匀帽ΡΩ宄乩斫獠⒓亲 ?/p>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看图讲述、童谣游戏等活动,让宝宝模仿学会结构复杂的句式。这不仅可以丰富宝宝的词汇量,还可以帮助宝宝学会提问、思维的方法。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看图讲述,让孩子模仿“妈妈,这是什么?”这样的句式。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童谣游戏等活动,让宝宝模仿学会结构复杂的句式。

总之,引导孩子练习发声,丰富词汇量,是培养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不断引导孩子说话,同时通过看图讲述、童谣游戏等活动,帮助宝宝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