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大人来说,在生理特点上,孩子更容易中暑。因此,在夏季预防宝宝中暑现象时,一定要注意避免一些行为,否则有可能会导致宝宝中暑,威胁宝宝生命。那么,哪些行为会加重宝宝中暑呢?

首先,婴儿车不要盖毯子。在炎热的夏天,妈妈们为了防风遮阳在车顶用一件衣服或是毛毯。这个小小的动作,其实暗藏着难以想象的危险。例如,《瑞典日报》做过一个实验:婴儿车内部的初始温度大概为22摄氏度,盖一条薄毯,30分钟后,婴儿车内部温度上升为34摄氏度,1小时后,内部温度上升为37摄氏度。盖上毯子的婴儿车空气流通差,高温闷着就像一个蒸笼,而且热量会越积越多??掌鞑唤攘可⒉豢?,宝宝就很容易中暑、脱水,严重时还会昏迷,甚至导致婴儿猝死综合征。

其次,不要单独将孩子留在车内。因为家长的一次失误,孩子就被困在闷热的车厢内,推不开车门打不开车窗,中暑还是轻微的,最可怕的真的就是这样闷热缺氧窒息而死。大家想想,烈日下户外的气温可以达到40℃,汽车内又是封闭不通风的,短短数分钟,气温就能迅速升高7-8℃。

此外,避免孩子长时间的户外活动。虽然运动在一定程度下是可以帮助孩子生发阳气的,但并不是任何时间都能适用,比如说在炎热的三伏天,孩子就更需要的是避暑了。一定要避免去环境温度过高、通风不良的场所,户外运动要注意防晒更要注意孩子衣物的适当,不要让孩子因为穿着过多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分缺失,脱水出现中暑。

最后,药物预防中暑不可取。每到夏季,当有人不舒服时,身边会有位大神说:“嗯,他中暑了,喝点藿香正气水吧!”但其实,藿香正气水对于中暑而言并不适应于所有的情况。藿香正气水,由藿香、陈皮、半夏曲、厚朴、茯苓、白术、紫苏、白芷、桔梗、大腹皮、甘草组成。对症是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等。成分大部分都是辛温解表、化湿的,所以一般是对表证为寒,内里有湿的症状更适用(不要随意自行使用,需要听医嘱)。

宝宝中暑的处理方法如下:

1. 立即将宝宝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 2. 让宝宝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宝宝的衣服已被汗水湿透,应及时给宝宝更换干衣服,同时打开电扇或开空调,以便尽快散热,但风不要直接朝宝宝身上吹。 3. 快降温,使宝宝的体温降至38度以下。具体做法是:用凉凉的湿毛巾冷敷宝宝头部,或给宝宝洗温水浴。 4. 在宝宝意识清醒前不要让其进食或喝水,意识清醒后,每隔10到15分钟给予一些不含咖啡因清凉饮料,但有呕吐或意识不清者勿给。也可让宝宝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5. 立即送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