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妈妈来说,最头疼的事情就是要为宝宝准备食物:宝宝吃饱了吗?面对宝宝发出的“婴语”,新妈妈的第一反应是:宝宝要吃饭了。但是,其实宝宝是否吃饱、每次应该吃多少都是有一些参考标准的。今天,我就给各位妈妈支支招,让你们火眼金睛,看看我们的宝宝是饿还是饱。

  宝宝的饱腹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表现一 宝宝吃得饱,精神好,身体壮壮。我们来看一下吃饱饭的宝贝有哪些表现吧。

  表现二 宝宝在妈妈母乳充足的情况下,吮吸5-15分钟就会放开乳头(人工喂养也是如此);如果母乳不足,宝宝吮吸20-30分钟,宝宝仍紧含乳头不放。宝宝吃饱后应该有满足感。如喂饱后对你笑眯眯的,或不哭不闹,或是马上安静入眠,说明宝宝已经吃饱了。如果吃奶后还再哭,或者睡不到两个钟头就醒了,往往就表示妈妈的奶量不足,宝宝还没有吃饱呢。

  表现三 大小便找答案。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有时候的便便跟往常不太一样,其实,从宝宝的大小便中,可以看出宝宝吃饱了没有。当宝宝每天能够吃入充足的奶量时,一般要小便8-9次,大便4-5次,呈金黄色稠便。喂牛奶的宝宝的大便是淡黄色稠便,大便3-4次,不带水分。如果宝宝吃不饱的话,尿量不多,大便少,呈绿稀便。所以,这样就很好判断宝宝的喂养情况啦。

  表现四 妈妈喂奶时有感觉。母乳喂养的妈妈,可以从乳房胀满情况和宝宝下咽奶汁的声音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一般来说,宝宝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听到咽下一大口,如此连续约15分钟可以说明宝宝吃饱了。如果宝宝只吸不咽或者咽得特别少,那么就说明奶量不足,宝宝往往会吃不饱。

  宝宝饿了的四大表现。宝宝被饿了,身体也会“抗议”,有一些表现。

  表现一 宝宝哭闹。如果没有吮吸到足够的奶汁,宝宝就会哭闹哭闹不休,就算喂些菜汤或者果汁都不管用。饥饿性哭闹的宝宝在吸奶时,会表现得很急迫。虽然宝宝饿了,会哭闹,但是哭闹并不等于饥饿。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一定要铭记:不要宝宝一哭就喂,那样也会喂多,宝宝哭闹的原因可多着呢,一定要找到哭闹的原因,不要全赖到饥饿头上。

  表现二 体重不增。如果宝宝一段时间内体重增加变慢或者停滞时,妈妈可要注意了。建议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带上宝宝去医院做个全面体检,因为这可能与宝宝营养不足有关。

  表现三 大小便次数减少。如果宝宝每天尿湿的尿布不到六块(不要用“尿不湿”),你可别开心宝宝在帮你省钱啊。因为尿色深,气味重,大便次数少,量也少,往往提示宝宝奶量摄取不足。

  表现四 睡眠质量差。如果宝宝出现睡眠浅,易于惊醒,常常无故哭闹,表示他们要妈妈喂奶了。他的“婴语”就是:我饿了。

  宝宝到底吃多少。宝宝的奶量是每公斤体重每24小时100-200毫升。一般来讲,100毫升已经能够满足宝宝的正常需要,但有些宝宝胃口大,可能需要适当增加,但以不引起消化不良为原则。不过,宝宝自己也能够控制的,别看他们小小的,可精灵呢。宝宝和大人一样,也有胃口不好的,饱不饱,他们自己最明白(妈妈们可不要小看他们哦)。如果宝宝很快喝完奶后,马上就哭,往往提示妈妈可以再增加奶量;如果宝宝喝了一点点就不喝了,也许是他们不舒服了或者环境中有更加吸引他们的事情,此时,妈妈不必勉强宝宝喝到一定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