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成长的道理上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相对于溺爱宝宝的家庭来说,一旦宝宝摔倒了,那么家人是要赶紧把宝宝扶起来的,而有的家庭让宝宝自己爬起来,但是有的时候宝宝可能真的会摔倒,那么针对不同的情况处理不同,一般宝宝摔跤了妈妈该怎么办呢?

  宝宝摔跤妈妈怎么办

  有的家长在看到孩子摔倒后,总是第一时间冲到孩子身边,伴随着大喊大叫,显得十分惊慌失措。其实,在孩子学走路的时候,家长就要给孩子做好比较全面的准备,孩子即使摔倒了,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如果家长此时表现得过于慌张,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影响宝宝学习的信心。

  如果孩子摔倒时没有肢体运动障碍或脑损伤,一般属于外伤,所受的伤害大多比较轻微。如果是在野外摔伤,一般会有泥土或者不太干净的东西,这个时候如果有凉开水就直接用凉开水给孩子冲洗伤口,或者用自来水给孩子冲洗伤口。

  但宝宝摔伤后如肢体活动不能自如或明显受限,擦伤部位出现明显肿胀、畸形等,此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在去医院的过程中,应避免移动骨折部位。如四肢骨折,应找一块木板将骨折两端固定在木板上;如腰部或胸背部、肋骨骨折,应找一个担架,将担架放在木板上,或直接用木板将孩子抬到医院,尽快治疗。不要抱或抱着受伤的孩子活动,否则可能因骨折部位活动脱位而损伤神经、血管,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宝宝158.jpg

  宝宝摔倒的原因有哪些

  众所周知,小宝宝一般都是一周岁左右开始学走路的,在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由于肌肉力量和骨骼发育还没有完全成型的情况下经?;岢鱿炙さ沟那榭觯馐且恢终5淖匀幌窒?。如果孩子到了两三岁,甚至更大一些,走路时出现经常摔跤的情况,就要考虑是否有脑瘫等疾病。

  如果孩子已经比较大了,3-4岁了,还是走路老摔跤,家长就要注意了,可能是身体的协调功能不好,才会出现走路时老摔跤的情况;如果孩子的下肢肌肉力量比较弱,不足以支撑上肢和全身的重量,也会出现走路摔跤的情况,可以通过加强锻炼来恢复。

  有的宝宝补钙不足,正常情况下,宝宝出生一个月后就要补钙,宝宝体内缺钙会直接影响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影响走路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