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小时候流行的屁股针,现在渐渐消失了?5个原因值得深思
打屁股针,这个让稍有些年纪的人隐隐作痛的回忆,曾经是几代人共同的经历。在过去,"不听话带你去打屁股针"是吓唬孩子们听话的经典手段。然而,如今这样的场景已经很少见了,因为现在的针几乎都是打在胳膊上。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为什么屁股针逐渐被淘汰呢?
所谓的"屁股针"实际上是一种肌肉注射,用于给人体注射药物。选择注射部位时,臀部肌肉因为较厚且没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被认为是理想的部位。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习惯将药物注射到屁股上。即便是小剂量的药物,也可以通过在上臂进行注射来实现。
早期的肌肉注射主要使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药物。当时,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的应用还比较有限,静脉注射一般只在重症患者和住院病人中使用。因此,在门诊和村卫生室等地,对于感冒发烧的儿童来说,打一针"屁股针"是常见的做法。那个时期,"屁股针"在抗菌药和维生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屁股针"逐渐失去了它的地位。这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首先,臀部注射常常伴随明显的疼痛。早期的注射设备针头较粗,经过反复使用后容易磨损,导致注射过程非常不舒适,疼痛感明显。此外,臀部含有较多的脂肪组织,为了将疫苗注射到肌肉组织中,通常需要将针头插入臀部皮肤的深处2-3厘米。相比之下,大臂和腿部注射的创伤较小,臀部注射会导致更大且持续时间更长的疼痛感。
虽然现在有一次性注射器的普及,但人们对于承受这种痛苦并不太愿意。
其次,臀部注射容易引发并发症。臀部区域包含大量坐骨神经,注射时存在较大的风险。此外,长期频繁地在臀部注射还可能导致肌肉硬结甚至肌肉萎缩的问题。
第三,注射的隐私问题也是一个考虑因素。在疫苗接种等大规模接种活动中,接种地点通常是公共场所,这种场合并不适合进行臀部注射。此外,也需要考虑接种者的心理感受。
屁股针逐渐消失的另一个原因是经济利益的考量。进入90年代后,基层医疗机构和个体卫生室的收入主要来自于静脉输液。静脉输液的价格具有较大的弹性,而屁股针注射的药物种类单一,价格透明且较低廉,无法带来可观的利润。
此外,药物的进步也是屁股针逐渐被淘汰的原因之一。随着各种新药的问世,许多过去必须通过肌肉注射的药物已经被淘汰。有些药物也已经有了更好的吸收方式,例如方便的口服制剂。对于剩下的肌肉注射,主要集中在疫苗接种领域,而疫苗接种通常选择在上臂的三角肌进行。
现代医学注重安全用药原则,即优先考虑口服给药而非肌肉注射或静脉输液。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屁股针的消失。
当然,并不是说屁股针已经完全消失。现在仍然有许多药物不适合口服或静脉注射,对于这些情况,大家并不需要抗拒。只要操作规范,屁股针仍然是安全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