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初婚人数9年来下降55.9%,去年我国初婚人数低于1100万!
近年来,我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初婚年龄也在推迟。去年,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妇数量下降到683.5万对,比上年减少了10.6%。这一趋势反映了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适婚人数的减少、初婚年龄的推迟以及婚恋观念的变化。
根据最新的数据,我国初婚人数已经连续多年下降。2022年,初婚人数首次低于1100万人,比上年减少了106.04万人。这一数据的下降与出生人口的持续减少也有关。自1987年达到近40年的最高峰后,我国出生人口已经连续多年下行。
除了客观因素如适婚人数减少和初婚年龄推迟外,主观因素如结婚意愿的减弱和不婚人群的增加也是导致初婚人数下降的原因。一些专家分析认为,现实生活中婚姻的稳定性、结婚成本的上升以及婚恋观念的变化都影响了年轻人的结婚意愿。
在地区层面,去年广东省的结婚总人数超过57万对,位居全国首位。河南和四川分别以48.9万对和46.39万对位居第二和第三位。这些数据反映了不同地区在结婚登记数量上的差异,可能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观念有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预约办理结婚登记的相关规定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影响结婚登记的数量。例如,如果一方或双方预约人与实际到场办证人不一致,或者预约办理的业务类别与实际办理的业务类别不一致,或者预约信息与实际信息不一致,婚姻登记机关将不予办理相关业务。这些规定有助于确保结婚登记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综上所述,我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和初婚年龄推迟的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适婚人数的减少、初婚年龄的推迟以及婚恋观念的变化都导致了这一趋势的出现。同时,不同地区在结婚登记数量上的差异也反映了各地不同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在办理结婚登记时,需要注意遵守相关规定,确保结婚登记的准确性和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