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孩子参加研学,家长被班主任踢出群并拉黑,校方:是沟通误会
在人们眼中,以前学校是神圣的知识殿堂、教师是神圣的职业,大家对学校、教师都有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但是由于部分学校和教师的骚操作,近年来学校、教师在民众心中的形象越来越负面,甚至怀有条件反射般的对抗和厌恶。
重庆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情,武隆区一小学的某年级班主任在家长群里发通知,学校将开展为期5天的研学旅行,学?;嶙橹蠹医樯芄赜谡飧鲅醒Щ疃南喙厥乱?,并给出了一个付款二维码,要求家长们先支付研学旅行的费用。
或许因为觉得研学旅行的费用过高,或许因为有其他更加重要事情抽不出身,有家长看到通知后,就向班主任明确自家孩子不参加该活动。结果有些家长前脚发信息说自家孩子不参加这个活动,后脚就被班主任踢出家长群了。
家长感到莫名其妙,打微信电话给班主任问个究竟,但是被班主任拒绝了。这下可把家长激怒了,班主任摆明就是故意把他踢出群的,于是私信给班主任,表示要举报。
班主任非常强硬,说不怕举报,并回怼称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是根据国家出台的文件做的,“自愿”爱去不去,然后就把家长给拉黑了。
该家长气不过,将此事在网络上曝光,引起广泛关注,网友们纷纷对老师的做法表达了不满和质疑。
面对舆情,涉事小学的工作人员回应称,学校已了解此事,研学活动都是自愿的,是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中出了问题,具体的研学方案学?;乖诤图椅嵘桃?。
武隆区教委会的工作人员则回应称,教委已派工作人员去解决此事了。
学校、教委会接连回应,算是为这件事情划上了一个句号,但是很多网友都表示,校方回应中提到的“自愿”和“沟通中出了问题”显得不痛不痒、诚意不足。
大家有这种想法不是没有道理的。近年来,大家越来越明显感觉到,现在教育越来越弥漫“金钱”的气息,很多原来免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施都要收费了:以前学生可以安心趴在书桌上午休,现在要收“趴桌费”,否则就要回家休息;以前学校会免费提供饮水,现在要买“水卡”才能打到卫生的饮用水……总之,收费的名门层出不穷。
各种收费项目,往往都打着有国家部门文件的旗号来吓唬家长,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子,家长无从知道。就拿此次的研学事件来说,涉事班主任说有国家文件,但是具体是哪一个文件,家长无从知道。
实际上,关于研学的问题,教育部早在2017年就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到“地方和学校要确??棺酆鲜导疃杈选薄5幢闳绱?,一些学校却利用国家倡导学??顾刂式逃?、家长不知道“地方和学校要确??棺酆鲜导疃杈选毕喙毓娑ǖ男畔⒉?,不??故辗训难а谢疃?/p>
同样,正如此事件中学校和主管部门做出的反应那样,当“乱收费”行为被曝光后,校方就会以“自愿原则”或者“家委会做的”搪塞过去,把责任甩得一干二净,主管部门做个状态简单跟进一下,事情就过去了。等风头过去之后,该收费还得收费。
这样的操作,基本上已经是潜规则了,此次事件并不是孤例,类似的事件在其他地方中并不少见。
因为“乱收费”来钱过于容易,让不少学校和教师形成了路径依赖,并认为这些收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有家长不参与或者反对就是断了自己的财路,于是反过来怪罪相关家长和学生,给他们“穿小鞋”。涉事班主任之所以跟不打算让孩子参加研学旅行的家长的沟通语气这么生硬,并且接连将其踢出家长群以及拉黑,除了其沟通技巧有欠缺之外,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果学生不参加活动,可能他的提成就没有了,或者是变少了,所以才这么气急败坏。
而正因为担心会被学校或者老师“穿小鞋”,有些家长和学生即使明明知道学校、老师的一些做法不合规,也会乖乖服从。毕竟自家孩子拿捏在别人手上,家长心里再怎么不满,也不能得罪了学校和老师,避免孩子遭殃。
就这样,义务教育变成了“人质教育”,很多本来应该免费的教学内容和校园设施,被学校、教师“挟孩子以令家长”,变成了“自愿”的收费项目。
种种学?!奥沂辗选毕窒蟊砻?,主管部门很有必要加强对学校、教师的监督和管理,并加大对学校、教师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最好能够出台指导性文件,让家长们知道什么项目可以收费、收费标准是多少,以及什么收费是违规的,让家长们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学校、教师“乱收费”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