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堪称“史上最强”的医药界反腐风暴正在全国范围内席卷开来。今年医药领域反腐不是第一次了,这一轮有什么特点?

  南都记者获悉,这一轮的反腐败斗争并不局限于医药行业,而是涉及到了医药行业的整个产业链和各个环节。国家卫健委在整治工作问答中指出,此次整治涵盖了医药行业生产、流通、销售、使用、报销的全链条,以及医药领域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学(协)会、医疗卫生机构、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医保基金等全领域,实现了医药领域全覆盖。

  《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四个部门联合印发的一份文件。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委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年来对医药行业腐败现象进行集中整治。随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了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集中整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两次中央层面的视频会议,正式开始了这一轮的反腐风暴。

  随着医药反腐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国家卫健委强调指出,医药购销链中涉及到的所有部门都要加强工作合力,进行联合治理,以解决医药领域的系统性监管难题。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在全国各地,从中央政府到地方,都已经建立起了一项联合整治医药领域腐败行为的工作机制。多部门联合反腐败,纠建并重,以求使医药领域腐败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image.png

  需要多部门联合治理破解药品系统监管难题

  今年不是第一次在医药领域开展反腐败活动。实际上,从2015年开始,中央多部门每年都会联合印发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文件,持续指导和督促医药领域反腐工作。今年5月10日,《关于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上发布,关于纠正药品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的通知,明确提出了纠正药品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的要求。

  同一天,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上,公布了《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部际联席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及职责分工》,将原来的9个部门合并到了14个部门,进一步明确了纠风工作的部门分工。

  文件明确了会员单位的分工.在新增的成员单位中,教育部将负责配合开展直属高校附属医院纠风工作,推动完善直属高校附属医院内部纠风工作体系等;审计部门负责按照规定的程序,加强对医药企业生产、销售、医保定点机构采购等方面的审计监督;国资委负责对其所辖国有医院、制药企业进行行业纠风工作;进一步完善医院、医药企业的内部纠风制度,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7月12日,国家卫健委会同教育部、公安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等10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7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组织召开了纪检监察系统配合开展全国医改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两次中央层面的视频会议,正式在医学界掀起了一场堪称“史上最强”的反腐风暴。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有关问答》中,卫健委强调,目前,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的治理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加强医药购销链条上的各个部门的工作合力,进行联合治理,必须始终坚持系统治理的理念。解决行业监管体系中存在的体制性问题,促进行业治理水平的提高。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省,都已经建立起了集中整治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的合作机制,形成了多部门联合反腐败的合力。安徽,山东,湖北,贵州,广西至少有6个省市的纪委监委已经召开了动员会,部署了对医药行业腐败现象的整治工作。包括山西,福建,湖北在内的多个省的卫健委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发出或者召开了专门的会议。山西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至少有13个省份公布了专门的举报电话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