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母婴传播怎么预防 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高吗
更新时间:2023-06-17 07:58:19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未知
乙肝疫苗在新生儿中的广泛应用,在预防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在这个看似简单的疫苗注射过程中,注射时机、方法的偏差却可能造成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失败,因此更新医生的观念进一步降低母婴传播的可能性,非常必要。
要想阻断乙肝母婴传播,首先就要知道母婴传播的途径,目前认为乙肝母婴传播的途径可能有分娩过程中受染、子宫内受染和通过卵子受染三种,因此阻断也从这些方面考虑。
乙肝母婴传播预防
一、阻断分娩过程中受染
“24小时之内注射就可以”是误区要越早越好“免疫球蛋白”自费也要打
分娩过程中受染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分娩过程中子宫的强烈收缩有可能将母血挤到新生儿的血液中。由于病毒刚刚进入新生儿的血液中,如果这时能立刻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可以马上把新生儿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中和掉,新生儿就不会被感染了。但如果注射的时间太晚(如数小时,甚至20小时以后),新生儿血液中的病毒,已经进入肝细胞内,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没用了。因此,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时间是越早越好。那种提出24小时之内注射就可以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关于分娩过程中受染的预防,最主要的就是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根据目前的规定,乙肝疫苗是免费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则是自费的,我个人的看法是尽可能动员家属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因为单纯注射乙肝疫苗,其保护作用至少在半个月以后,如果分娩的过程中已经受染,单靠乙肝疫苗是很难预防的。除非在怀孕期间,母亲的HBVDNA一直是阴性。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不注射HBIG的。因为母亲传染性的高低与其血液中HBVDNA的量是密切相关的。只要HBVDNA阳性,就有可能传染胎儿,滴度越高,其传染性就越强。
要想阻断乙肝母婴传播,首先就要知道母婴传播的途径,目前认为乙肝母婴传播的途径可能有分娩过程中受染、子宫内受染和通过卵子受染三种,因此阻断也从这些方面考虑。
乙肝母婴传播预防
一、阻断分娩过程中受染
“24小时之内注射就可以”是误区要越早越好“免疫球蛋白”自费也要打
分娩过程中受染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分娩过程中子宫的强烈收缩有可能将母血挤到新生儿的血液中。由于病毒刚刚进入新生儿的血液中,如果这时能立刻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可以马上把新生儿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中和掉,新生儿就不会被感染了。但如果注射的时间太晚(如数小时,甚至20小时以后),新生儿血液中的病毒,已经进入肝细胞内,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没用了。因此,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时间是越早越好。那种提出24小时之内注射就可以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关于分娩过程中受染的预防,最主要的就是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根据目前的规定,乙肝疫苗是免费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则是自费的,我个人的看法是尽可能动员家属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因为单纯注射乙肝疫苗,其保护作用至少在半个月以后,如果分娩的过程中已经受染,单靠乙肝疫苗是很难预防的。除非在怀孕期间,母亲的HBVDNA一直是阴性。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不注射HBIG的。因为母亲传染性的高低与其血液中HBVDNA的量是密切相关的。只要HBVDNA阳性,就有可能传染胎儿,滴度越高,其传染性就越强。
“子宫内受染时间”尚无定论“子宫内传播定义”标准不统一
首先是子宫内受染的时间,现在很多人都认为主要是妊娠的最后3个月,但是也有人通过研究引产胎儿肝脏发现,妊娠早期即可以有感染。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为这涉及什么时候开始预防的问题。
其次是子宫内传播的定义,目前也没有统一。有人认为“出生后脐带血或静脉血阳性”即为宫内传播;也有人认为,出生后外周血HBV标志物阳性并持续至满月者即为宫内传播;也有人认为“出生后经过HBIG+乙肝疫苗预防,6+月HBsAg持续(+)者”才算宫内传播。我认为,最后一个比较恰当。因为,只有经过HBIG+乙肝疫苗预防无效才能肯定是子宫内传播。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采取统一的标准。
最后一个是宫内传播的阻断,目前主要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妊娠最后3个月,每个月给母亲注射一支HBIG,婴儿出生后再按常规预防,很多报告都认为有效,但是,也有人认为病人血液中HBsAg那样多,注射一支HBIG很难降低血液中的HBVDNA。因此,这个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最后一种传播途径可能是通过卵子受染而传播,这在动物实验虽有可能,但临床上还缺乏足够的证实。
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是多少?
目前我国已经实施免费进行乙肝母亲宝宝的免疫阻断,阻断效率可达95%,效果相当理想,具体实施如下:胎儿娩出后,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并于1个月、6个月分别注射乙肝疫苗。实施简单,效果明显(如表1)
尽管如此,很多条件差的医院并未广泛开展这项国家政策,这导致我国的乙肝患儿仍具有一定比例。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乙肝病毒定量(HBV-DNA)是绝对影响因素,许多母亲都是大三阳携带者,肝功能虽然正常,但病毒量较高,这类母亲传播给胎儿的几率相对较高,但也不是100%,在这种情况下,应充分咨询感染科医生,指导抗病毒治疗,此时的抗病毒治疗并非为病情治疗需要,而是暂时降低病毒量,降低传播几率。一般来讲,产妇在孕7月开始服用“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酯”进行抗病毒治疗,生产后胎儿进行免疫阻断,此时阻断效率更高,在胎儿分娩后慢慢可尝试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