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乃近、安痛定、庆大霉素、柴胡注射液……这些高风险的药物,几乎伴随了一代人的整个童年。
  而近几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频出重手,接连修改、禁用了一大批药品及使用说明,很多我们小时候被滥用的药品,都淡出了视线。
  今天为大家盘点了一份值得警惕的「儿童用药名单」,里面包含了感冒、咳嗽、退烧等10大类常见药物。
  1感冒药物
  01小儿伪麻美芬滴剂
  儿童禁用
  禁用原因:2018年5月,被国家药监局通知注销。
  小儿伪麻美芬滴剂中含有的伪麻黄碱,是神经兴奋剂的一种;而右美沙芬,大剂量使用有抑制呼吸的风险[1]。这两种成分对于2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没有明确的安全剂量。
  类似的药物还有美敏伪麻溶液,同样禁用于2岁以下儿童。
  02小儿氨酚烷胺颗粒
  1岁以下禁用
  禁用原因:缺乏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药品含有金刚烷胺,过量服用有兴奋、胡言乱语、惊厥、心律失常等症。
  03小儿氨酚黄那敏
  建议2岁以下不要用,6岁以下不推荐用
  不推荐原因:属于复方感冒药,其中含有的退热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在很多感冒药中都会出现,与同样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药同吃,容易用药过量,造成肝损伤。
  以上三者其实都属于感冒复方制剂(大于等于两种成分的药物),家长容易搞不清药物中的有效成分,造成重复用药,增加肝肾负担。
  对此,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建议感冒复方制剂不要用于2岁以下儿童[2],而国际权威医学资讯查询系统「临床顾问(UpToDate)」建议6岁以下的孩子都应该避免使用,6~12岁的孩子也不要用。

undefined

  2咳嗽药物
  01
  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
  18岁以下禁用
  禁用原因:可待因和吗啡一样都是从罂粟壳里提取出来的。长期使用这类药品止咳,可引起依赖性和成瘾性,甚至危及生命。
  2018年9月,药监局将含有可待因的感冒咳嗽药品列入18岁以下禁用黑名单[3]。
  除明确标注了可待因成分的药品外,还有一些标注了罂粟壳、阿片酊等成分的药品,也含有可待因、吗啡的类似成分,有类似副作用,常见的一些产品有:
 ?。ㄉ婕捌放平隙?,表格中仅为成分名)
  02含有(非那根)异丙嗪的止咳药
  2岁以下禁用
  禁用原因:副作用大,可能导致2岁以下孩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欧美多个权威机构也都曾提出警告:非那根(异丙嗪)禁止作为2岁以下儿童的镇咳药物来使用。
  3发烧药物
  01尼美舒利
  12岁以下禁用
  禁用原因:可造成儿童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目前,国家药监局已经将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4]。
  02安痛定
  任何情况都不建议用
  不建议原因:安痛定为氨基比林与巴比妥钠的复方制剂,容易引起白细胞减少症和过敏性休克。
  从1931年到193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就有1981人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欧洲死亡200余人。
  03赖氨匹林
  16岁以下慎用,3个月以下禁用
  不建议原因:16岁以下的儿童使用可能出现严重的脑部不良反应——瑞氏综合征,出现惊厥、呕吐等症状,甚至会昏迷,严重时可能直接导致死亡。
  2018年国家药监局要求修订注射用赖氨匹林说明书[5]。考虑到该药品严重的不良反应,加上目前已经有更加安全的替代药品,建议大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易使用。

undefined

  04安乃近类药物
  18岁以下禁用
  禁用原因:为氨基比林与亚硫酸钠的复方制剂,容易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休克,有致死风险。
  国家药监局在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修订安乃近相关品种说明书的公告》,其中明确指出,安乃近类药物禁用于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
  4抗病毒药物
  01利巴韦林
  孕妇禁用,哺乳期、婴幼儿不建议用
  禁用原因:利巴韦林有较强的生殖毒性,会引起胎儿先天畸形或死亡。因此禁用于孕期和哺乳期女性。并且在服药前后6个月,建议夫妻双方都避孕。
  2023年4月24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修订全身用利巴韦林制剂说明书的公告,对利巴韦林加入黑框警告。
  不建议原因:对普通呼吸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等都没有疗效,且有溶血性贫血、致癌风险。哺乳期使用利巴韦林,还会导致少量药物经乳汁排泄,对宝宝造成潜在危险。并且目前对于儿童使用利巴韦林依然缺乏详细的研究资料[6]。
  5胃肠道疾病药物
  01庆大霉素
  没有做耳聋基因筛查的人群慎用
  慎用原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研究表明:庆大霉素在任何治疗方案下,都具有较严重的耳毒性和肾毒性。
  耳毒性的中毒症状为眩晕、耳鸣、耳聋等。肾毒性表现为肾损伤或急性肾衰竭,严重的因尿毒症死亡。
  而且我国目前没有雾化剂型的庆大霉素,雾化使用庆大霉素属于不规范用药,风险更高。
  02藿香正气水
  儿童、孕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不建议原因:藿香正气水中的酒精含量通常在40%~50%,无论内服外用,都存在很大的风险。
  同类药品藿香正气口服液也要慎用,虽然不含酒精,但药品成份中的生半夏,对动物胚胎有显著毒性,有导致流产或胎儿畸形的风险。在国家药监局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也被列为了「毒性中药品种」。
  03?;平舛酒?br/>  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女性禁用
  禁用原因:药品含雄黄成分,摄入过多可能导致砷中毒,或增加婴儿死亡率、自然流产率、死产率和早产率。
  6黄疸药物
  01茵栀黄注射液
  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禁用原因:可引起胃肠道出血、肾功能异常的不良反应;其中含有金银花提取物,更是容易引发新生儿溶血,曾有致死先例。
  02茵栀黄口服液
  新生儿不推荐使用
  不推荐原因:可能会出现腹泻、便血、呕吐,对新生儿肠胃有较大损伤,不建议用。
  事实上,大部分孩子的黄疸并不需要额外的治疗。如果黄疸真的很严重,权威机构一致认为,蓝光治疗黄疸不仅有效,还很安全,没必要冒风险给宝宝使用茵栀黄类药品。

undefined

  7中药注射液
  01喜炎平注射液
  儿童慎用
  慎用原因: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出现过多例寒战、发热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从2017年开始,国家药监局陆续多次发布通告,紧急停用多个批次的喜炎平注射液[8]。
  02柴胡注射液
  儿童禁用
  禁用原因:2018年5月国家药监局明确指出,柴胡注射液儿童禁用??傻贾轮诙嗖涣挤从Γ蚴湟?、肌注用药致死的事故也曾有发生。
  03双黄连注射液
  儿童禁用
  禁用原因:2018年6月国家药监局发出公告,明确4周岁及以下儿童禁用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不明,有肌注药致死先例。
  8保健药物
  01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是腔镜技术的进化而非革命性改变
  3岁以下禁用
  禁用原因:2018年3月,国家药监局通知匹多莫德试剂(包括口服液、溶液、胶囊等)3岁以下儿童禁用,安全性与有效性尚未得到验证。存在消化系统损害、皮肤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多种不良反应。
  02保婴丹
  不建议使用
  不建议原因:早期的保婴丹含有朱砂、雄黄等重金属成分,后来虽然这些药物被剔除,但是剩下的依然有冰片、法半夏、钩藤等等,这些成分的神经系统毒性和肝毒性都教人忌惮,过量使用甚至可能会引起宝宝呼吸抑制。

undefined

  9皮肤病药物
  01一扫光药膏
  儿童禁用
  禁用原因:2016年国家药监局要求修订一扫光药膏说明书,明确标注儿童禁用,使用后还可能会出现「急、慢性铅、汞中毒引起的各种症状」。
  02「消字号」「妆字号」药膏
  不建议使用
  不建议原因:一些民间偏方、宣称不含有激素却对湿疹有奇效的药膏,千万不能趋之若鹜。特别是没有经过审批的药物,成分不明,反而很有可能含有强效的激素,长期使用会对儿童产生很大的影响。
  10海淘药物
  01日本面包超人系列
  6岁以下儿童慎用
  慎用原因:该药属于复方感冒药,2岁以下不要用,6岁以下不推荐使用[7]。
  目前在售的绿色版,主要成分是马来酸氯苯那敏、麻黄碱,还有甘草。红色和粉红色版,主要成分是马来酸氯苯那敏、麻黄碱和对乙酰氨基酚。和小儿氨酚黄那敏一样,容易出现相同成分叠加,对孩子的身体造成损害的可能。
  02美国无糖Delsym止咳药
  官网建议4岁以下禁用
  慎用原因:主要成分是右美沙芬,有抑制呼吸的风险。药品官网也明确提醒:4岁以下儿童不要使用。而AAP的建议则扩大到6岁以下孩子都不推荐使用。
  03德国诺华Otriven婴儿感冒鼻塞专用滴鼻液
  慎用原因:主要成分是赛洛唑啉,会引起流鼻血、加重鼻炎。在国内,3岁以下孩子已不建议使用类似成分,而国外的建议也是12岁以上可以使用。
  总结
  每一种药物的上市都有自己的背景和原因,或许这其中的一些药物,有些人吃了、用了,也没出现什么问题,但我们绝不能轻视风险的存在。
  《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指出:儿童群体中,药物中毒占所有中毒就诊儿童的比例,从2012年的53%上升到2014年的73%。从中毒年龄来看,0到14岁的药物中毒儿童里,1到4岁儿童占比最大。
  因此,在给儿童用药时必须谨慎仔细,特别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我们有理由给孩子选择更安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