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用药是生物,何为靶向治疗
靶向药物是生物制剂吗?
不一定,靶向制剂分为三大类:主动靶向制剂、被动靶向制剂和物理化学靶向制剂,其中被动靶向制剂就是根据不同的粒径的药物在体内分布不同组织的原理,其中脂质体、微囊和微球、纳米囊和纳米球都不是生物制剂,制剂用不到生物技术。
泰欣生是生物靶向药物,什么是靶向药物?
目前,靶向药物是治疗癌症最先进的药物,它通过与癌症发生和肿瘤生长所必需的特定分子靶点相互作用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靶向药物是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而产生的高科技药物。即使药物对准肿瘤部位,局部以较高浓度保存药物,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对肿瘤的杀伤力,但对正常组织和细胞的作用较小。目前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药物包括化疗药物(如缓释化疗药物和脂质体化疗药物)、化学消融药物(如蛋白类凝固剂如无水乙醇、冰醋酸、盐酸和硫酸)、基因和分子靶向药物、中药等。药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给药,如经皮穿刺、术中给药、内窥镜或内镜下肿瘤局部给药、血管介入给药、经皮超声电导治疗、腔内药物灌注等。同时衍生出冷冻化疗、热化疗、同步放化疗等新的治疗方法,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显著提高了疗效。靶向药物与常规化疗药物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作用机制:常规化疗药物通过毒害细胞发挥作用,又由于不能准确识别肿瘤细胞,既能杀死肿瘤细胞,也能伤害正常细胞,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针对肿瘤基因开发靶向药物,可以识别肿瘤细胞特异性基因决定的肿瘤细胞上的特征位点,通过与肿瘤细胞结合(或其他类似机制)阻断肿瘤细胞中控制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杀伤肿瘤细胞,阻止其增殖。由于这样的特点,靶向药物不仅效果好,而且副作用也比常规化疗方法小得多。使用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法称为“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和生物治疗的区别
生物治疗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具有显著疗效的肿瘤治疗技术。此项技术先后经历五个发展阶段,即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阶段,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阶段,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阶段,树状突细胞(DC)阶段,及双克隆免疫细胞 (DC-CIK)阶段。随着技术的发展及逐渐成熟,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分子靶向治疗所谓的分子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靶向药物是什么?
癌症治疗是一个世界难题:首先,癌症完全治愈的可能性很低,几乎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其次,传统的放、化疗由于缺乏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取得疗效的同时,往往存在较大的毒副反应,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谈癌色变,癌症的不期而至,对于每个人而言,都不亚于是一场灾难。时至今日,随着肿瘤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防治方法逐渐增多,并日臻完善,医学家们已能很有把握地说:通过合理的综合治疗,许多癌症的治疗效果令人非常满意。分子靶向治疗在肿瘤的综合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选择肿瘤细胞特异的分子靶点,应用针对该靶点的药物进行治疗,在取得疗效的同时,又避免对正常组织的伤害,让病人远离“格杀勿论”的恐惧,这种高效、低不良反应的治疗模式,越来越被肿瘤医生和广大患者所认同。正如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主席Eschenbach在2002年ASCO会议上提出:癌症治疗手段在20世纪是“寻找和破坏”,而21世纪将是“靶向和控制”。分子靶向治疗手段已成为21世纪癌症治疗的重大方向。近年来,针对某些受体、基因或关键物质的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在肿瘤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分子靶向药物通过阻断肿瘤细胞或相关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来控制细胞基因表达的改变,从而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临床应用中,肿瘤靶向药物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与手术、化疗、放疗联合应用,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目前,已经有单克隆抗体治疗、基因与病毒治疗、细胞载体的靶向治疗和新生血管抑制等多个靶向治疗方法问世。单克隆抗体是针对特异抗原产生的特异纯化抗体,它具体有高度专一性,能够特异性针对肿瘤细胞进行靶向治疗,从分子水平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因而有“生物导弹”之称。该类药物具有靶向性强、特异性高和毒副作用低等特点,并能增强放、化疗的治疗效果,代表着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百泰生物药业有开发的国家Ⅰ类生物新药泰欣生,是综合利用基因工程、抗体工程、细胞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研制的高科技生物药品,是针对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而制备的特异性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作为靶向药物,泰欣生能够如导弹般“追踪”并杀伤肿瘤细胞,具有治疗特异性强、生物利用度高和副反应小等特点,可显著提高肿瘤治疗的有效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EGFR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上皮细胞、角质细胞等细胞表面,EGFR信号通路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生理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EGFR等蛋白酪氨酸激酶功能缺失或其相关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的活性或细胞定位异常,均会引起肿瘤、糖尿病、免疫缺陷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研究发现,EGFR在多种实体瘤中过度表达,如头颈癌、肺癌、结直肠癌中,都存在EGFR过度表达现象。EGFR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高侵袭力、高转移性及不良预后高度相关。EGFR的过度表达,往往导致肿瘤细胞无限增殖、去分化、抗凋亡、持续生成新生血管、侵袭组织并远处转移,从而促进肿瘤的不断形成和恶化。泰欣生能够竞争性结合EGFR,阻断由EGFR与其介导的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分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增强放化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