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检测指标,神经系统怎么检查
检测神经发生的指标哪些灵敏度高
评价一个故障诊断系统的性能指标如下:1)故障检测的及时性:是指故障诊断系统在系统发生故障后,在最短时间内检测出故障的能力。从故障发生到检测的时间越短,故障检测的及时性越好。
神经内科都做哪些检查?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包括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定位诊断是第一步。临床医生综合考虑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后,可对病变部位进行初步推断,再结合辅助检查确定疾病性质。神经内科的检查比较全面。要了解所需的检查项目,必须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分类,包括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运动障碍疾病和脑血管疾病。除了血液生化指标的支持,以下检查应提供可靠的依据。1.头部影像学检查(1)头部CT主要针对颅脑外伤、颅内血肿、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等疾病的诊断。(2)血管造影(CTA、DSA)主要用于主动脉狭窄、闭塞和脑动脉瘤等的诊断。两者的区别在于DSA需要动脉插管和注射造影剂,费用较高。静脉注射CTA,但不能显示小血管分支的病变。(3)头颅MR,这项检查是H质子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的共振信号成像,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脑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其中,DWI检查在鉴别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优势,发病2小时内即可可视化。点击此处查看图片折叠的原因。2.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存在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只能选择性地进入脑脊液。腰椎穿刺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脉管炎、自身免疫性脑病、炎性脱髓鞘疾病、累及脑膜的恶性肿瘤疾病等。3.神经电生理检查(1)脑电图地形图:识别癫痫及其分类。(2) EMG :主要为运动神经元疾病和肌萎缩的诊断提供依据,区分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1)经颅多普勒:对判断颅内外血管的狭窄、闭塞和动静脉畸形有重要意义。(2)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观察颈部血管壁及直径,鉴别颈部血管的动脉硬化、狭窄、动脉瘤、动脉炎。
周围神经检查参考标准是多少?
对于肢体损伤,应进行神经检查,判断是否有神经损伤,以及损伤的部位、性质和程度。(一)受伤处检查是否有伤口。如果有伤口,应检查范围和深度、软组织损伤和感染。找出子弹造成盲管损伤或穿透伤的路径、骨折和脱位。如果伤口已经愈合,需要观察疤痕、动脉瘤和动静脉瘘。(2)肢体姿势桡神经损伤后腕下垂,尺神经损伤后爪指,即第4、5指掌指关节过度伸展,指间关节屈曲?!霸呈帧被畏⑸谡猩窬鹕撕螅创笥慵事楸?,且拇指与其他手指平行。腓总神经损伤后足下垂。(3)运动功能检查根据肌肉麻痹程度判断神经损伤,一般采用6级法区分肌力。m“0”级:无肌肉收缩;m“1”级:轻度肌肉收缩;m“2”级:关节有运动,能在一定方向主动移动关节,在不与重力相反的方向实现完全运动;m“3级”:在抵抗重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全关节运动,但不能抵抗阻力;m“4”级:能抵抗阻力,达到完全关节运动,但肌力比健侧差;m“5”:正常。周围神经损伤肌肉出现松弛性麻痹、进行性肌萎缩、肌张力消失。(4)感觉功能检查神经的感觉纤维在皮肤上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可以检查感觉减退或消失的范围,以确定什么是神经损伤。一般只能检查疼痛和触摸。相邻的感觉神经分布区具有重叠优势,神经损伤后几天内感觉消失的范围逐渐缩小,但并不意味着神经已经恢复,而是相邻神经的替代功能有了有限的扩展,最终只有神经的单一分布区没有感觉恢复。检查时可与健康皮肤对比。感觉和浅触是精细的感觉,而疼痛和深触是粗糙的感觉。神经修复后,粗糙感恢复得更早更好。检查手指细腻感时,可做两点差测试和拿物测试,闭眼后用手触摸即可识别物体。触觉不好的时候不容易做到。感觉功能障碍也可用6级法鉴别。s“0”级:完全没有感觉;s“1”级:深痛存在;s“2”级:疼痛和部分触摸;s“2”级:完全疼痛和触摸,但有过敏现象;s级“3”:疼痛和触摸完成,过敏消失,有两个区别,但距离通常为15mm;s级“4”:感觉完全正常。(5)反射根据神经和肌肉的损伤,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六)营养变化神经损伤后,优势区皮肤温度低,无汗,光滑萎缩,指甲有头皮屑,爪形。坐骨神经损伤后,出现足底压迫性溃疡,易发生冻伤。无汗或少汗区一般与感觉消失的范围一致??梢宰龀龊故匝椋S密崛肝剖匝椋撼龊购?,将一个手指按在患指上或放在干净的纸上,用铅笔画出手指范围,将纸浸泡在茚三酮溶液中,然后取出晾干。如果有汗液,可以在指纹上显示紫点指纹(用硝酸溶液浸泡可以长期保存)。因为汗液中含有多种氨基酸,遇到茚三酮后会变成紫色。反复检查对比后,可观察神经恢复情况。(7)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神经损伤或损伤神经修复后,其分布区会出现放射痛和电感过大,这是神经轴突再生快于髓鞘再生,神经轴突外露并被叩击时的过敏现象。这一征象对神经损伤的诊断和神经再生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再生过程的不断进行,这种过敏现象可以通过轻敲远侧相应位置来诱发。二.电生理检查电生理检查是近5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诊断技术。它引导生物电的变化,当20世纪50年代,针肌电图开始应用于临床,特别是近十年来,诱发电位法和平均叠加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增加了电生理检查的范围和价值。临床上,电生理检查可分为肌电图(EMG)、神经电图和诱发电位。有些人习惯于把神经电图归入肌电图,这在概念上并不准确。由于产生神经电图的原理与诱发电位相同,诱发电位是脉冲电诱发的神经肌肉兴奋电位,将其归类为诱发电位更为合适。在本节中,电生理检查分为两类:肌电图和诱发电位。(1)肌电图(EMG)利用同心针电极穿刺待检肌肉,记录其静止和不同程度自发收缩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和声音的变化,分析肌肉、运动终板及其神经支配神经的生理病理情况。临床意义:1。确定无损损伤和损伤的程度。当肌肉完全受伤时,不能自动收缩,不能记录电位,或有颤电位和正锐波。在某些情况下,平均时限延长,振幅和电压降低。变化程度与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2.有助于区分神经源性或肌源性病变。一般认为自发电位的出现是神经源性病变的特征。3.有助于观察神经再生情况。在神经再生早期,出现低幅值的多相运动单位波,并逐渐形成高电压的巨大电位。定期观察其变化可以判断神经再生的质量和进度。如果再生电位数量增加,波形变得正常,纤维性颤动波减少,表明预后良好,否则预后不良或需要手术治疗。(2)诱发电位检查:用一定形式的脉冲电流刺激神经干,在神经相应的中枢部位、神经支配区或神经干上记录诱发动作电位。临床常用检查项目包括感觉神经活动电位(snap)、肌肉活动电位(MA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对诊断脑和脊髓传出通道的损伤和疾病有一定的意义。各电位的观察指标包括波形、振幅、潜伏期和传导速度。传导速度相对稳定,是最常用的观察指标。计算方法是将两个刺激点诱发的电位潜伏期差除以两点之间的距离,即:传导速度=距离/时间。正常成人肘以下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为55~65m/s,感觉传导速度(SCV)为50~60m/s。上肢神经传导速度快于下肢,近端快于远端。SEP主要观察潜伏期,以第一个负相波峰计算潜伏期。正常成人正中神经和尺神经SEP潜伏期在19~20ms之间,故将第一个负相波峰命名为N19或N20。 临床意义: 1.神经损伤的诊断 当神经完全损伤时,诱发电位一般表现为一条直线或有少许干扰波。但应注意:①SNAP之诱发较难,并非所有SNAP阴性均为完全损伤,应结合临床检查判断。②极少数完全损伤仍可诱发出MAP,应予鉴别。 神经部分损伤时,诱发电位可出现程度不同的波形改变、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或传导速度减慢,可据此判断有无神经损伤及损伤轻重。SNAP的幅度小,对损伤的敏感性大于MAP与SEP,故诊断价值较大。如只测MAP或SEP,可能漏诊,尤其是对部分损伤。 出现神经卡压时,分段测定诱发电位对判断有无神经损伤及其定位有较大意义。 近体端神经损伤(如臂丛损伤)时,在测定SEP的同时测定损伤以远的SNAP,可确定有无根性节前撕脱,表现为能记录到SNAP,但记录不到SEP。 2.神经再生及预后的估价 (1)一般认为,神经干动作电位出现最早,家兔实验表明术后4周即可测出神经干动作电位。诱发肌电位的出现比神经干动作电位迟数周,但早于临床功能恢复。我们观察到,前臂正中神经全断缝合术后3个月,即可诱发SEP,术后6个月开始出现MAP,10个月时可见于95%以上的病人;术后8个月开始出现SNAP,因其幅度小,诱发较难,少数术后10年以上仍记录不到SNAP。适当的神经外松解术有助于诱发SNAP。此外,电位的恢复时间与神经再生质量及预后有关。电位出现早,说明神经再生良好,预示预后良好。我们注意到,神经缝合术后3个月可测出SEP者预后良好。由此可见,临床功能无恢复或恢复不完善时,可通过对诱发电位的观察,判断神经再生的质量和预后。 (2)诱发电位结果与临床疗效分级基本呈平行关系,电生理恢复率(即患侧值占健侧值的百分比)随疗效分级降低而降低,对评定疗效有参考意义。我们发现当感觉S2+时,仅5%的病人可测到SNAP。故测出SNAP时,感觉多在S3以上。 (3)与功能恢复一样,诱发电位也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根据我们的观察,临床疗效优良者,波幅恢复为健侧的65%左右,传导速度恢复为健侧的80%左右,术后数十年仍恢复不完全。 3.对神经损伤治疗的指导意义 (1)可以了解早期神经再生的质量,便于及早采取必要的处理,以争取时间,提高疗效。 (2)当SNAP可测出,而SEP测不出时,可确定为根性节前撕脱伤,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即可不作神经探查术。 (3)部分损伤时神经保持其连续性,但有神经瘤形成时,如损伤远段能记录到神经动作电位,或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达36mm/s以上,自行恢复率可达90%,不需作神经瘤切除吻合,但常须作神经松解术。 (4)在脊髓探查或脊柱侧弯矫正术中,应用SEP进行手术监护,对防止脊髓损伤并发症有肯定价值。 (5)当临床难以判断是否需手术探查重新吻合时,诱发电位检查有参考意义。我们的资料表明,再手术探查的指征是:①神经缝合术后3~4月测不到SEP;②术后10个月以上只能测到MAP,且不能排除假象,或只能测到明显不正常的SEP,而测不到MAP和SNAP;③术后1年以上测不到SNAP,而SEP潜伏期延长达4ms以上。
通过哪些实验指标判断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性质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我觉得你说的三个应该是指:脑、脊髓、外周神经。根据组成神经的形态,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成。1.cn/pic/49c3f73e02000b2g答:每组曲线的上线是传入神经冲动电位的记录,下线是肌肉运动神经元胞内电位的记录。b:实验方法示意图。微电极被插入基本肌肉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中。a:来自这块肌肉的传入神经纤维b:来自另一块肌肉的传入神经纤维。局部神经元回路中提到了交互突触连接,它可以由一个兴奋性突触和一个抑制性突触组成。在这方面,当一个树突活跃时,另一个树突首先被兴奋性突触激活。当后一个权威过程的活动加强时,前一个树突的活动被抑制性突触抑制,从而使原来兴奋的树突被反馈迅速抑制。这种抑制发生在局部神经元回路中,并起到局部整合的作用。而且,这种抑制只涉及部分树突,不需要整个神经元参与活动。树突-树突突触连接引起的抑制称为树突抑制素,存在于视网膜、嗅球和丘脑,也是中枢抑制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