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融合基因检查出来阴性和阳性各代表什么?急

关键是看融合基因,预示着预后良好,但如果融合基因未来转为阳性(排除假阳性),即使骨髓还是CR,也预示着复发的可能!骨髓CR后做流式细胞术没有意义!在白血病完全缓解的时期,我感觉和正常人一样。没有社会的特殊要求,治愈疾病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很难说什么时候能治好。如果一辈子都没问题,那就叫治愈。目前主流治疗是完全缓解后3-4次化疗,根据融合基因决定是否采取中剂量-Ara-c化疗。此后,患者接受维甲酸、亚砷酸和口服化疗治疗约3年。你的穿腰次数有点少,一般是6次。由于这种疾病过去的死亡率很高,根本不可能看到脑白质病的发生。现在治疗效果好,患者生存时间长,白质脑病的发生相对可见,需要引起重视。建议骨穿透融合基因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但治疗完全结束后可停止。有情况再说吧!7.复发要注意融合基因,与流量无关。

做基因检测大概需要多少钱呀?

宏基因组的阳性率大概是多少?

根据文献和专家报告,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相对成熟的领域,宏基因组的阳性率高达50%~60%。血流感染中,阳性率约为30%,严重感染中前者占70%~80%。

体检ep阳性是什么意思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最早是由爱泼斯坦和巴尔于1964年通过体外悬浮培养伯基特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成功建立的,在建立的细胞涂片中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因此得名。1.生物学特征。爱泼斯坦-巴尔病毒的形状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呈圆形,直径为180纳米。其基本结构由类核、衣壳和蒴果组成。核样品为致密体,直径45nm,主要含有双链线性DNA,其长度因菌株不同而异,平均为17.5104 bp,分子量为108。衣壳是二十面体,由162个壳粒子组成。包膜由感染细胞的核膜组成,具有识别淋巴细胞上爱泼斯坦-巴尔病毒受体并与细胞融合的功能。此外,在囊和衣壳之间还有一个蛋白质囊。爱泼斯坦-巴尔病毒只能在B淋巴细胞中增殖,B淋巴细胞可以转化并长时间传递。病毒感染细胞具有EBV基因组,可产生多种抗原,已被鉴定为EBV核抗原(EBNA)、早期抗原(EA)、膜抗原(MA)、衣壳抗原(VCA)和淋巴细胞识别膜抗原(LYDMA)。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病毒)长期潜伏在淋巴细胞中,以环状DNA的形式游离在细胞质中,整合在染色体中。第二,免疫力。人感染EBV可诱导抗EBNA抗体、抗EA抗体、抗VCA抗体和抗MA抗体。已经证明抗MA抗原的抗体可以中和EBV。体液免疫系统可以预防外源性病毒感染,但不能消除潜伏病毒感染。一般认为,细胞免疫(如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反应)在“监测”病毒活化和清除转化的B淋巴细胞中起着关键作用。三、EB病毒感染可引起以下肿瘤疾病。1.伯基特淋巴瘤。EBV最早由英国病毒学家爱泼斯坦和巴尔于1964年从非洲儿童的伯基特淋巴瘤细胞中分离出来,其与伯基特淋巴瘤的相关性毋庸置疑。伯基特淋巴瘤分为地方性和散发性两种。前者主要见于中非儿童,病变部位多见于颌骨、眼眶、中枢神经系统和腹部,以小裂B细胞为其形态学特征。几乎所有的本地病例都与EBV有关。但散发性伯基特淋巴瘤仅有15% ~ 20%与EBV相关,近年来发现了许多EBV相关淋巴瘤的新亚型。2.霍奇金病传统上可分为四种类型:淋巴细胞为主型、混合细胞型、结节性硬化症型和淋巴细胞减少型。其中,混合型与EBV关系密切,病毒检出率可达96%,结节硬化型和淋巴细胞型的检出率分别为34%和10%。高清和EBV的密切关系存在地域和年龄差异。秘鲁、洪都拉斯、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的HD EBV阳性率高于欧美国家。在中国,90%以上的儿童HD与EBV有关,尤其是95%的10岁以下儿童已检出EBV,与组织亚型无关。多项数据显示,IM儿童发生HD的风险是对照组的5倍。3.鼻咽癌(NPC)。NPC是最常见的与EBV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报道最多的一种?;鲜荖PC的高发区。儿童鼻咽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患病儿童不知道如何抱怨由此带来的不适。另外,一般临床医生对儿童病例了解不够,容易漏诊。虽然EBV与NPC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但目前还没有动物实验证明EBV单独可引起上皮癌,也不可能证明EBV是NPC病的唯一病因。因此,EB病毒抗体阳性患者鼻咽癌发病率较高,应定期检查鼻咽癌。(任军医生郑重提醒:因为不能亲自看病人,所以不能完全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到医院具体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