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规范,对慢病患者每年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体检内容必须包括哪些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国家标准十三项: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1。服务区内的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居民和非户籍居民。重点关注0~6岁儿童、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严重精神疾病患者。二.服务内容居民健康档案包括基本个人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等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健康教育一、服务区居民。二.服务内容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相关部门提升公民健康素养。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群体开展健康教育。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药物康复等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危险因素。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重点疾病的健康教育。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的健康教育。6 .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什么是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有哪些?

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甚至疾病也越来越年轻化。有些疾病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饮食越来越好,美味的食物越来越多,尤其是零食,含有大量的防腐剂和一些添加剂。正是因为生活中的粗心大意,我们的身体里总是有一些潜在的疾病,但它们并没有被我们发现。如果被发现,可能就来不及了。1.什么是慢性?。吭谖颐堑纳钪?,最常见的总是威胁我们生命的是慢性病。现在,我们来谈谈什么是慢性病。其实慢性病并不是一种特殊的疾病。它指的是一大类疾病。因为这一大类疾病,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比如病程长,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或者其他治疗手段来保证我们的疾病长期没有进展。然而,它无法治愈。其他疾病中,虽然说需要长期服药,病程异常,但不具有传染性。另外,对于慢性病来说,这种病也是病人,这一点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它有一些常见的危险因素,比如缺乏运动,比如饮食不均衡,比如我们的肥胖等等,这些都是这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第二,我国有3亿多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冠心病、恶性肿瘤、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都是慢性病。如果把这些慢性病患者全部加起来,我国差不多有3亿多人,单就高血压而言,就差不多有3亿人。但并不是说某一个人只患一种慢性病,而是他可能会患很多慢性病,因为,在这些慢性病当中,是相互的,而且可能会作为一个原因相对加重,比如高血压,可能会并发糖尿病,而糖尿病也可能并发高血压,可能会导致肾病,从而导致高血压,所以,对于这些疾病,我们的慢性病,这些可以预防的慢性病,可以通过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来预防,比如我们的均衡饮食和运动以及我们的减肥。

我国慢性病防控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总结的几点 慢性病防控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的几要点用■ 注明了  其他一些的是详细资料 希望能对你用帮助  慢病防控综合机制正在形成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 孔灵芝  防控形势严峻  今年9月,第6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这是继2001年联大召开艾滋病防控会议后,联合国历史上第二次就健康问题举行的高级别会议?;嵋橥ü摹墩涡浴诽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21世纪各国发展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应对慢性病,各国政府须承担首要责任,社会所有部门都必须作出努力,鼓励拟订多部门政策,创造公平的促进健康的环境,使个人、家庭和社区有能力作出利于健康的选择?! 〉鼻埃夜圆》⒉⌒问品浅Q暇?。2010年18岁及以上居民慢性病行为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摄入过多的盐、油是非常突出的问题。80.9%的家庭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超过5克;83.4%的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超过25克。18岁及以上居民中,仅11.9%的人经常锻炼,体重超重率约30%,肥胖率约10%;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高胆固醇血症者超过3000万;糖尿病的患病率达到9.7%。癌症发病和死亡都在不断上升,慢性病造成过早死亡的比例占到57.8%。慢性病在所有疾病负担中所占的比重约为70%?! 』扒笮鲁雎贰 ?011年世界经济风险评估报告提出,慢性病不仅可以拖垮国家医疗体系,而且会对国家经济造成制动效应。如何应对我国慢性病防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待不断探索。  ■一、需要顶层设计。 我国至今尚未出台慢性病防控的法律和国家级政策;慢性病预防经费投入匮乏。目前,尽管国家投入了大量科研资金,但慢性病特别是慢性病预防尚未置于优先领域。从2005年到2010年,中央支付地方的癌症防控经费大幅增长,但对传染病和慢性病的投入仍然失衡,其比例大约是1001。在大量医疗费用中,慢性病晚期治疗费用又占绝大多数。以糖尿病为例,统计数据显示,80%以上费用用于对发症的治疗?! ×硗?,像创建健康城市等行动仍是各地的自发行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等工作的覆盖范围和影响有限?!  龆?、需要解决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相关难题。 比如,居民健康档案很多变成死档,利用率低。对此卫生部要求今年年底建档率达到50%,并特别强调规范化使用;目前在社区开展35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截至2011年6月只管理了21%的高血压患者和12%的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加快推进。  ■三、 防控体系需要协调机制。 目前,慢性病的防控力量分散在医疗、疾控、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机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各级防办、各类学会等社团也承担着相应的任务。为了形成合力,应建立卫生部门内的、技术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鼓励各地市、区疾控系统成立慢病科(所),鼓励各地在医疗机构内建立防病中心或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的作用,使各种防控力量形成合力?! ∮呕≡窀稍ご胧 ∥郎课郎⒄寡芯恐行慕淌? 赵 琨  ■卫生资金整体配置效率低  卫生资源稀缺是任何国家都面临的挑战,如何使用好稀缺的卫生资金更是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对卫生总费用测算显示, 70%的费用投向了医疗服务。对天津市和甘肃省的慢性病费用测算显示, 超过83%的费用发生在临床治疗上,不到2%的费用投向了公共卫生,这说明只有很少费用投向疾病的预防。慢性病预防和管理的费用过少,与慢性病驱动的疾病负担逐年增长对应,说明资金在整体配置上出现了低效率?! ⊙芯糠⑾?,慢性病治疗费用主要用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肿瘤的治疗上。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直接医疗费用一直排在最前列,其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 应明确资金分配优先次序  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明,60%的死亡与慢性病有关,而70%的慢性病可以通过预防来控制。世界银行今年7月发表的《构建健康和谐生活》报告提出,如果中国每年心脑血管死亡率再减少1个百分点,考虑到对寿命的固有价值观,每年可获得相当于2010年GDP19%的经济效益,约为8070亿美元;如果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3%,则年度经济效益将达到2010年GDP的48%,约为1.86万亿美元。  基于慢性病费用只有2%用于公共卫生,在分配卫生资源时应遵循2个原则,一是临床效果,另一个是成本效果。同时根据疾病发生演变进程,将疾病的防治按4个阶段标示,第一阶段为一级预防,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规避危险因素;第二阶段为二级预防,通过筛查和健康体检早发现、早治疗;第三阶段为疾病治疗和早期康复;第四阶段为稳定和恢复期康复。每一阶段会有不同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哪些措施最具有临床效果和成本效果?哪些干预措施、治疗方案对降低死亡率的贡献最大?在资源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只能进行优先选择?! ∥郎课郎⒄寡芯恐行挠氡本┨焯骋皆汉献骺沟哪宰渲械ピ瘟频某杀拘Ч芯肯允荆渲械ピ榻掀胀ú》孔樯窬δ苋彼鹈考跎?个分值,少花医疗费509.91元。卒中单元组较普通病房组生活残障等级每减少1级,少花医疗费 720.88元。卒中单元组较普通病房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每多提高5个分值,少花费42.6元。由此来看,在保证预防、治疗和康复质量前提下,选择费用最少的治疗方式,是一种理性选择。  一般而言,确定卫生资金分配优先次序的第一个标准是安全、有效果、疾病负担大、社会有需求;第二个标准是符合社会伦理和公平准则;第三个标准是具有成本效果或成本效益;第四个标准是经济上可行,组织上可行?! 【吐圆》揽乩纯矗晕挥诩膊「旱G凹肝坏陌┲?、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精神心理疾病,应依据公共资金能力,明确哪些干预防治技术成本效果或成本效益最优。同时,要考虑这些技术是由疾控或妇幼保健机构提供,还是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医院提供等?!  ? 探索糖尿病管理新模式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纪立农  过去二三十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高。目前,如何管理好糖尿病患者是非常大的问题?! ∽罱谢窖Щ崽悄虿⊙Х只嵬瓿闪颂悄虿」芾硐肿吹鞑槭菡?,该调查不仅覆盖全国不同地区,也覆盖了几乎所有级别的医院,共计103家,调查人数超过2.5万人。调查初步结果显示,糖尿病不是老年病,门诊糖尿病患者中65岁以下者占54%。  该调查发现,我国糖尿病群体不只存在高血糖问题,大部分人同时伴有血脂代谢问题和血压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水平为2.86%。如果低密度脂蛋白以2.6为基本达标标准,被调查人群达标率仅为40%。从并发症发生情况看,糖尿病病程小于1年,近20%的人发生微血管病变,15%的人发生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病程大于10年的人中,50%的人有微血管并发症,近30%的人有大血管病变。该调查提示,糖尿病人群不但是一个各种危险因素都没得到很好控制的人群,其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尤其是病程较长患者。这些都对目前的糖尿病管理提出了挑战。  对已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进行二级预防,可明显减少再次发生冠心病或发生死亡的风险。但我国患者使用率仅4%。关键措施不达标,不是简单的医学问题,这其中有病人的问题,有医保政策的问题,多个环节都存在问题。  在疾病管理中,一个需要解决的大问题是建立糖尿病患者管理示范医院和科室,这些科室通过转化医学研究,能够把标准治疗落实到门诊和社区病人管理中,从而提高病人依从性,提高标准治疗落实率。制定指南也非常重要,但指南如何落实需要加以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在医疗政策、继续教育策略、行为干预、病人自我管理上,摸索经验,影响政策,影响医生行为,影响医院管理体制,把我国慢性病管理提高到一个更高水平?!  ?糖尿病诊断方法应变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 宁 光  2010年中国糖尿病专项调查发现,我国糖尿病的发生率与人均GDP的增长状况几乎是吻合的,把城市农村的糖尿病患者加起来大概是9650万人,而糖尿病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知晓率为36.1%。同时,还有64%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糖尿病,应该怎么去发现他们?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诊断率或是知晓率远远低于高血压,这最主要是诊断方法的问题??崭狗咸烟?5克,再做一次两小时后的血糖,这一诊断方法太烦琐,很多患者因此流失。而查空腹血糖,只能发现不到1/3的患者。能否用其他方法检测?用糖化血红蛋白来测定应该是可以的。如果用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指标测定诊断,大概诊断的符合率是87.6%。也就是说,只要早上抽1次血,就能发现90%的糖尿病患者。从这个道理上来讲,不需要再做餐后两小时血糖。基于这个研究,能不能先大规??箍崭寡呛吞腔斓鞍准觳?,把糖尿病患者筛选出来,再进一步做确诊检测?如此,糖尿病的发现率可以提高1倍?! ÷』颊呙耪锓延媒ㄏ唷 ∪松绮可绫Q芯克奖Q芯渴腋敝魅? 董朝晖  ■门诊大病支付制度普遍建立  与2009年相比,2010年我国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增加了8000多家,定点药店增加了5000多家。其中,定点医疗机构增加主要为一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这有利于慢性病的前端防治?! ∧壳?,大多数地方已建立门诊大病支付制度,由统筹基金支付。调查显示,目前有85%以上的地区都实施了门诊大?。。┱?,但各地的目录差异很大。据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2008年对175个统筹地区进行调查,最小的门诊大病目录只有1个病种,而最大的目录则有43个病种。值得注意的是,门诊大病报销都针对慢性病并发症,大多数经费用在治疗并发症上,而不是用于慢性病早期防治?!  鲈じ吨拼偈挂皆褐鞫稍ぁ 〉鼻耙奖V杏泄芈圆「斗颜叽嬖诘奈侍馐?,按项目付费情况下医保为每个治疗项目买单,无论是医保还是医疗机构,都只考虑眼前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成本。此管理方法不适于慢性病防治。而在“板块式的统账结合”模式下,由个人账户支付的是普通门诊费用,这种基金结构下慢性病患者容易出现账户入不敷出,个人账户根本不足以支付慢性病就诊费用。并且,医保对慢性病普通门诊缺乏管理,导致慢性病治疗的依从性大打折扣?! ∪ツ晗掳肽辏肆ψ试春蜕缁岜U喜刻岢隽较钜奖8母镏匾胧?,一个是探索门诊统筹,一个是付费方式改革。  从长远来看,从个人账户发展到门诊统筹,将使更多医?;鹩糜诿耪镆搅?,并促使医疗机构重视门诊医疗。统筹基金将对早期慢性病进行支付,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将获得更多门诊费用的报销。而从按项目付费发展到预付制,对门诊慢性病实行按人头付费,将会促使医疗机构主动关注慢性病早期干预,避免大笔费用支出。  此外,实行预付制,通过增强医疗机构的独立决策权,促使其主动提供成本—效果较好的慢性病防治服务?! 」礁咝У穆圆”U虾头乐翁逑涤Ω镁哂辛礁龌疽兀阂皇峭üǘㄒ搅票U现贫冉⒁桓龉降谋U咸逑?,二是通过竞争性的基层医疗体系形成一个高效的防治体系。预付制则是联系这两个要素的重要机制?!  鲆蓟颊呒忧孔晕夜芾怼 ≈泄膊≡し揽刂浦行穆≈行慕淌? 董建群  上个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截然分开,医生只做诊疗,公共卫生医师只做预防,预防与治疗相脱节,慢性病危险因素管理没人做,病人对疾病缺乏自我管理。近年来,国际上大力倡导转变这一状况,目前我国也在着手进行体制建设,完善疾病防治及管理,建设慢性病防治综合网络?! ∷交颊咦晕夜芾恚褪且曰颊呶魈?,在卫生专业人员协助下,由患者自己承担起主要的预防和治疗性保健任务,通过掌握慢性病防控必要技能和手段,提升高危人群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延长健康寿命。  自我管理最主要的因素是激发患者自身潜能,而不只是给他们信息。从2007年开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并于今年5月起开始探索糖尿病综合管理新模式,运用先进的国内外糖尿病防控管理理念,在5年内对全国500名中青年骨干医生、近万名基层医生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培训,使临床医生具备公共卫生理念;选择部分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建立患者互助小组,使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掌握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自助互助,共同收获健康?! ≡诮⒙圆》乐瓮绲幕∩?,还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宜技术。按照卫生部要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正在逐渐推广慢性病管理适宜技术,把包括自我管理在内的低成本、高效益、安全可靠、适合推广的技术纳入全国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创建中?!  鲈诩膊≡缙诟枳钍实钡闹瘟啤 “偈泵朗┕蟊Γㄖ泄?中美上海施贵宝总裁 彭振科  对于糖尿病患者和制药企业来说,这都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时代,因为大家已关注到慢性病,特别是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中国目前有9000多万糖尿病患者,但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有专家介绍,中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只有0.97%的人患糖尿病,但现在这个数字接近10%。糖尿病在迅速蔓延,我们必须遏制蔓延的速度。百时美施贵宝会为此将不断推出创新药品,也希望积极参与到中国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中?! ÷圆〉姆揽毓丶谟谠し馈S凶柿舷允?,投资1元钱在预防中,未来在治疗中就能节约6元钱。预防的任务不仅是在生病前,还包括在疾病早期就给予最适当的治疗。这种治疗应该是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百时美施贵宝不久前推出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安立泽不仅可以降低血糖,安全性高,而且1天只需服1次,方便患者服用。2014年我们预计还将推出2种糖尿病治疗药物。此外,我们还会继续支持医生和患者的培训,让医生了解和掌握如何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患者,教育患者一定要按医生的要求服药?! ÷圆〉脑し朗且恢稚缁嵩鹑?。作为制药企业,我们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具有创新性的药物。疾病预防是一个团队性的工作,我们希望能与疾控机构、临床专家和媒体共同合作,现在就行动起来,与慢性病做斗争?! 」鄣慵酢 ∩轿魇∥郎部卮ΥΤひ跹逑椋航刂两衲?月底,山西省已对39.7万糖尿病病人、145万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规范管理。一是防治结合,在管理患者过程中为群众服务;二是在医疗保障上向慢性病倾斜,对新农合慢性病患者给予一定补助;三是注重在农村和基层传播实用的疾病防治知识?! ≌憬『贾菔形郎指本殖ぱ罱ɑ憾杂诼圆》揽赜辛降憬ㄒ?。第一,在慢性病示范区创建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并在国家层面设立创建载体。第二,慢性病防控重点在社区,使社区成为慢性病防控的重要阵地?! ≈厍焓屑部刂行穆∷ざ∠捅颍号┐迨锹圆》乐蔚闹髡匠?,加强村医网点建设很重要,应激励村医做公共卫生服务;消除慢性病防控空白地带。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后,基层对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管理,但这种管理很多仅是测血压、测血糖,不能真正干预危险因素。  江西省南昌市卫生局副局长陈天鹏:慢性病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过程。健康教育要从小孩抓起,要从妈妈抓起。要让妈妈了解并能言传身教,这样的作用会很大。此外,慢性病防控倡导多部门参与,也应让媒体积极参与?! 〉诙酱笱СずR皆航淌谧薮蠼郝圆】刂评氩豢罘绞礁谋浜鸵┪镏瘟?。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力度;应鼓励药物大包装,以减少病人跑医院的次数和事件。  安徽省卫生厅新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冯立中:糖尿病防控有三个环节:对正常人群健康教育;对早期糖耐量有问题或血糖指标不正常者作干预;对并发症患者积极救治。糖尿病防控策略  应注重第二个环节展开预防干预?! 『笔〖部刂行穆∷彼ふ徘炀汗艺谕菩谢竟参郎然?,10项中有5项与慢性病密切相关。省级相关的疾控处、妇社处、农卫处应联合开展统一的行动,这需要从卫生行政层面成立一个办公室,设在专业机构,由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方案、考核指标等,对基层整体划拨经费,对工作统一督导考核?! ”本┦屑部刂行穆∷ざ遥阂谡龀鞘薪ㄉ柚心扇虢】档脑亍4?008年开始,北京有了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今年8月,又颁布了《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确定了更深层次的健康促进行动以及与健康、民生问题休戚相关的35项主要指标为核心任务目标。这35项指标中有一半以上与慢性病相关。

慢性病健康管理

内容来自用户:liuenyong1961慢性?。ǜ哐?、糖尿病)健康管理一、培训目的与要求通过培训,使学员了解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尤其是所在社区主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流行水平,以及改变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的干预策略和措施;基本熟悉慢性病社区干预管理需要面向三类人群(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慢病患者)、注重运用三种手段(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以及重点关注三个环节(危险因素控制、早诊早治和规范化管理);重点掌握针对主要慢性病及其行为危险因素,开展社区防治和健康教育与促进的工作技巧,并借助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疾病风险评估、促进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心理平衡、戒烟限酒以及控油限盐、规范用药等随访指导管理。二、培训对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护士以及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慢性病管理专业人员;其他慢性病管理相关人员,乡村医生。三、培训方式课堂授课、专题讨论。四、培训学时授课4学时、讨论1学时。五、培训内容(一)管理对象1、以本辖区35岁及以上居民作为慢性病管理的目标人群,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或在临床上已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所有患者。2、需纳入管理的慢性病高危人群,应满足以下情况之一者,即1((“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在完成每次随访管理操作后,将会通过“医生提示”自动与管理对象预约下次随访时间。d每日蛋白质:针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指标要求: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