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食物过敏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宝宝需要去医院就诊。当家长们焦虑地询问:“我的孩子对什么过敏?”“要不要服药?”“小孩长大后过敏会好吗?”时,我们需要告诉他们,不要过分担忧,我们今天就来教大家如何预防孩子食物过敏,以及在孩子食物过敏后如何应对。

一、5种方法预防孩子食物过敏

首先,我们要提醒家长,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不要把「食物不耐受」误认为是「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的区别,可以在《食物过敏 VS 食物不耐受,傻傻分不清?》一文中找到。盲目地忌口,延误辅食的正常添加,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甚至诱发过敏。假如怀疑有过敏的情况,最好请医生进行评估和判断。

1. 用母乳喂养,母亲应营养均衡,食品种类要丰富; 2. 进行辅食不应早于 4 月龄,也不要太晚添加辅食。当前研究表明,宝宝在4-6个月(有添加辅食的信号)后,应积极、正确地引入辅食,越早引入易过敏食品,接触的食物种类越多,越不易过敏,也可以减少挑食,一次可添加多种辅食。

当孩子有高过敏风险(家里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食物过敏)时,应在宝宝适应了如:米粉、肉泥、水果泥或蔬菜泥之后,积极引入高过敏性食物(例如鸡蛋、花生、木本坚果、鱼和贝类),因为添加过敏的时间越晚,过敏的可能性就越大。推荐宝爸宝妈制作食物日记,记录每天的食物和宝宝的反应,以便发现症状时发现可疑食物。

2. 少用消毒剂、杀菌剂在无特殊病菌感染危险的情况下,只需每天用肥皂、洗手液洗手,不需要用消毒剂。家里的清洁通常都不需要消毒,普通清洁剂即可。如果出现特殊情况,请参照国家疾控中心推荐的建议对日常用品消毒。

3. 不要滥用抗生素,比如普通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胃肠炎等,基本不需要用抗生素。

二、4种方法应对孩子食物过敏

1. 家长及孩子学习并养成阅读食品标签的习惯,避免误食含有过敏物质的食物; 2. 孩子在学校吃饭,提前和老师沟通过敏情况;外出就餐时,主动与餐厅员工确认食物的原料; 3. 了解出现的过敏性反应,要及时就医; 4. 可让孩子拿着卡片、手环等,记下过敏性的食物,让老师、医生等了解过敏情况。

食品过敏,在许多老人和外人眼中是矫情的,是金贵;而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却是痛苦,是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