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最近一周一直腹泻,病好后我发现孩子变得越发娇气,而且容易发脾气。有一天早晨,他想吃粥和饺子,考虑到他还没有完全恢复,我没有给他吃。结果他用小手猛拍桌子表示不满。那天晚上,他刷牙后上床前还要吃饼干,怎么劝说他都没有用,脾气越来越犟。

我很好奇,为什么孩子生病后,他会变得这么难以“管教”?难道,细菌和病毒不仅会“侵犯”孩子的身体,还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吗?我想知道,小天使如何摇身变成“小恶魔”的?

根据《妈妈宝宝社》2013年9月刊的文章,许多妈妈发现,每当孩子病愈后,他们都变得像个小魔鬼似的难以“管教”。这可能是因为,孩子在生病期间,身体受病痛的困扰,脾气也愈加暴躁。此外,他的行为受到限制,心理上也容易产生烦闷孤独的情绪,此时,他的表达和要求也变得非常直接。

孩子生病时,家长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孩子往往受到家人、亲友的百般娇宠,甚至有些过分。大人们百依百顺,助长了他们的任性。而此时,父母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点,他们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健康,希望他能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尽早的康复。

然而,这可能助长了孩子的坏脾气。孩子生病期间,他们的任性和不听话的“苗头”可能已经有所表露。父母在生病期间过度迁就,可能在孩子身体完全康复之后,他们的坏脾气已经滋生起来。

那么,如何纠正孩子的行为呢?于宝兰园长给出的建议是,需要耐心。不要迫不及待地与刚刚病愈的孩子“短兵相接”。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不妨再“纵容”一段时间。

有许多父母,在孩子生病期间是百般的娇宠和纵容。等孩子病愈之后,发现其行为已难以管教,又立即变得严厉起来,其实,这是非常残忍也是不正确。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病后给予孩子一定的情感延续回落。等他身体情况已完全康复之后,再进行适当的约束和管教。

关爱不是百分百的满足。生病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细心照料,但不是无条件的满足他们的要求。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家长应该坚决拒绝,但同时考虑到孩子身体正在恢复,应该尽量给予孩子其他方面的补偿。

例如,当孩子向你提出想吃冰淇淋时,你可以答应他,只要他配合护士小姐的治疗,病好之后,带他去游乐园玩。

此外,对于疾病中的孩子,除了大人的细心照料,肢体接触也是非常需要的。我们应该尽量多抱抱他们,妈妈的抚摸对于他们来说,也胜过良药千万。

总之,我们需要树立一个好榜样,让孩子向榜样学习。当孩子生病时,我们应该多表扬鼓励他们。同时,我们还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批评,让他们明白,生病并不是一种可以随意挥霍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