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高发育与身心疾病的关系:影响与干预策略
父母们都希望孩子能在人群中高人一等,避免输在起跑点。除了先天遗传因素外,后天努力也非常重要。那么宝宝为什么会长不高呢?小编为您分享宝宝长不高的原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预测孩子将来的身高 1. 基因骨龄检测: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点,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检测、骨龄生长板预测等科学方法推测孩子成年后的身高。 2. 基因检测方法:通过口腔内刮取表皮细胞,再使用基因芯片检测,已发现24个基因变异位点与身高潜能有关,可以估算出成年身高,差异区间约在3公分左右。 3. 身高公式推估:通过孩子的性别、父母的身高,我们可以推算出孩子的身高。
二、身心疾病对孩子身高的影响 1. 患有呆小症:这是一种先天性甲状腺素激素缺乏症,在儿童期出现,表现为头大、干燥、发稀少、浮肿、眼距宽、舌体宽而厚等。 2. 患有侏儒症:患儿智力多正常,出生身高正常,2-3岁生长减慢,学龄期年增长不足5厘米,表现为娃娃脸、骨龄延迟、外生殖器发育小。 3. 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是引起女性儿童侏儒的常见原因。 4. 特发性矮小:排除骨代谢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等不明原因的矮小,60%-80%的矮小症属于此类。 5. 儿童性早熟:真性性早熟开始时,身高会出现增长加速、身材较高的现象,但最终可因骨龄提前闭合,导致成年后身材矮小。 6. 骨骼的疾病:如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大骨节病等原因,皆会导致身材矮小。 7. 宫内的发育:小于胎龄儿/宫内发育迟缓是由于孕母有慢性疾病史、服药史、宫内缺氧、宫内感染等,导致患儿出生体重或身长低于同胎龄、同性别最低标准。 8. 遗传或疾病:部分孩子的身高受父母遗传影响,此为先天性遗传。很多疾病都会影响孩子身长的增长,一般急性病仅影响体重,慢性病则能影响身长。 9. 后天的因素:如过度抑郁、焦虑等可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导致生长缓慢。偏食、挑食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合成、释放,抑制身高生长。睡眠不足可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身高增长。
三、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 1. 营养的补充:当孩子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长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有维生素D、钙和磷。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孩子个子矮小。 2. 睡眠的时间:一般初生儿要求20小时,2至6月为15到18小时;6至18月为13到15小时;18月至3岁为12到13小时。每个孩子所需睡眠的时间不同,如有孩子睡眠时间少,但只要发育正常,也不必强求。 3. 日常运动量: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长的增长。家长应随着月龄的增长,及时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 4. 性别生长期:正常情况下男孩一般高于同龄女孩。男童12—14岁,女童10—12岁,为儿童生长发育激增时期。抓住这个时期,多关心儿童衣食住行,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5. 环境及生活: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气候地区也会影响小孩的身高,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水准高的地区,孩子也长得较高。 6. 日照的时间:日照时间长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阳光会刺激激素的分泌。因此,应给儿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促进其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