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我国河南省郑州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了一份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通报,引发了广泛关注。报告显示,当地96例感染病例在连续7天7次的核酸检测后才被确诊。核酸检测多次后才呈阳性的现象并非首次出现,西安也曾出现过7次核酸确诊病例。此外,近期石家庄也有人进行核酸检测6次才呈阳性。今年深圳更是有11例核酸诊断病例。

根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的去年在一次访谈中的解释,经多次核酸检测确认并非病毒变异的原因,更大的可能是检验程序上的问题。毒性强度和能否被检测到是两个概念,只要被检测的部位病毒存在,最终都可以查出。

在全球范围内,奥密克戎变异株已分布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流行株。我国已经有14个省报告奥密克戎输入病例,天津、河南等地也报告了本土奥密克戎疫情。

姜庆五教授认为,目前更应该关注的是对病毒变异的高度传染性所带来的防控意识的提升,避免让核酸检测成为高风险暴露。以郑州96例为例,她也有可能在头6天内没有病毒,这也反映出防控难度较大。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德尔塔和奥密克戎输入疫情的双重挑战。全国卫健委发言人米锋表示,春运即将来临,人员流动和聚集大量,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疫区,要加快筛选、流动调、隔离,及早发现并控制有风险的人,尽快阻断传播途径;推进区域协作,严防疫情外溢扩散。

7次核酸检测证实病例背解读:病毒变异了吗?还是检测方法仍需?

总的来说,尽管核酸检测多次后才呈阳性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这并不意味着病毒变异变得更加狡猾。核酸检测仍然是检测病毒的有效手段。在疫情防控方面,我们应提高警惕,避免病毒变异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