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四大讲究,宝宝穿衣有学问
"穿衣‘下厚上薄’"
古代的养生家提出,春季穿衣应“下厚上薄”。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人体的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较差,易受寒冷空气的影响。因此,在早春时节,尤其在天气多变、寒潮频仍的时期,应注重对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脚的保暖,以防受风寒。
把握好时机
春季气候多变,常有寒潮来袭,妈妈应在冷空气来临前的一到两天,适当地给孩子增加衣物。这样的“捂”可以有效地预防感冒、消化不良等疾病。
视气温高低及时加减衣服
面对春风和煦与冷风阴雨的气候变化,妈妈应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为孩子增加衣物,以防受寒。随着气温的回升,不宜过快减少衣物,待气温持续回升后,还需再增加衣物大约7天,以帮助孩子身体逐渐适应气候的变化。
做到“三暖”
背暖。保持背部适度的温暖,有助于孩子体内阳气的生发,可以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的机会。肚暖。腹部保暖,建议给孩子穿上棉肚兜,这可以防止腹部受凉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脚暖。脚部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温性能差,又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差。足底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对外界寒冷最为敏感。双脚受寒后,就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
上一篇:
广州母乳喂养现状及主要干扰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