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牙晚是什么因?如何协助宝宝顺利度过出牙期?
先天性基因遗传是儿童长牙较慢的主要原因,这其中包括家庭病历、人种等因素,甚至性别也会有所差异。根据大部分研究报告,女性的长牙时间会比男性早一些。除了基因遗传,后天环境也可能间接导致长牙迟缓。例如,早产婴儿,其长牙时间需要减去早产时间,以获得更精确的结果。如果孕周30周就出生的早产婴儿,那么长出第一颗牙的时间就需要推迟10周(一般是出生后6~8个月)。此外,出生体重过轻的婴儿,也可能出现长牙较慢的问题。
系统性疾病唐氏症、下丘脑垂体代谢异常、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等,都可能导致儿童长牙的速度有所不同,需要通过抽血检查才能明确真正的发病原因。
牙齿的生长发育是反映儿童骨骼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婴儿牙齿萌出时间和数量来看,也可以反映出儿童成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有人说,牙齿是儿童身心健康的象征,这是有道理的。但牙齿萌出的早晚,与儿童的身体素质、营养、性别、地区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通常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早到4个月就开始萌出,有的晚到10个月,大部分儿童多在6-7个月时开始萌出。
根据婴儿的月龄,我们可以估计婴儿应该出多少颗牙。例如,10个月的婴儿,牙齿应该是4颗或6颗;在1岁时,大部分孩子已经有6-8颗牙齿;到2岁时,牙齿应该全部长出,总共是20颗。牙齿的萌出通常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一般是下颚在上颚,由前到后。
在婴儿牙齿萌出的阶段,我们需要注意提供各种营养元素,尤其是与骨骼生长相关的维生素D、钙、磷等必要的元素。因此,婴儿的饮食应该多样化,可以给与蛋类食品、猪肉泥、鱼泥、蔬菜泥、水果泥等,以确保营养均衡,同时刺激牙床,促进牙齿的生长。
如果婴儿在牙齿萌出前,出现发痒、流口水等状况,这是正常的,无需担心。但这时可以适当地给婴儿一些硬质食物,如曲奇饼干,让他们磨磨牙齿,可以刺激牙齿的萌出。如果10个月仍未出牙,父母也无需过度担忧,只要婴儿健康,没有其他病症,到1岁时出第一颗牙是正常的。
然而,如果1岁后牙齿仍未萌出或没有出牙的迹象,就需要考虑是否营养元素的提供不足,或者是否因为佝偻病等疾病影响了牙齿的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