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宝宝的健康守护者还是隐形杀手?
乳糖不耐受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病症,它只是一种身体现象。在婴儿时期,我们的身体会分泌充足的乳糖酶,因为母乳是主要的营养来源。然而,在2-5岁之后,乳糖酶的数量会逐渐减少。研究显示,亚洲的乳糖酶数量降低发生率为80-100%,非洲为70-95%,美国为15-80%,欧洲总体为15-70%。乳糖酶的活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每个人的乳糖不耐受程度都不同。
乳糖不耐受对宝宝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它会影响宝宝的营养吸收,导致宝宝无法吸收奶中的营养,如微量元素等。其次,长期乳糖不耐受可能引发宝宝肠道问题,导致慢性腹泻,部分宝宝还可能出现尿布疹等疾病。此外,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会形成半乳糖,促进宝宝大脑发育,因此长期乳糖不耐受会影响宝宝的大脑智力发育。最后,乳糖不耐受可能导致宝宝发育缓慢,因为缺乏成长中必备的营养。
宝宝乳糖不耐受的治疗主要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如果宝宝症状不严重,如大便次数不多,对宝宝生长发育无影响,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如果宝宝大便次数增多,影响了食欲,就会对体重增长造成影响,甚至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这时,需要根据病情程度选择用药治疗,治疗原则主要是预防脱水和口服调理肠胃的药物,对症治疗。
总之,乳糖不耐受对宝宝有一定的影响,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病症。希望这些信息对宝妈有所帮助。
上一篇:
钢琴学习可能导致近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