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岁内的婴儿漾奶现象非常普遍,大约有30%的宝宝会出现漾奶的情况,而早产儿漾奶的情况更为常见,可以说有八成会出现漾奶。漾奶的学名是胃食管反流,也就是胃或十二指肠的食糜反流入食管,然后溢出或吐出体外。少数婴儿在喂奶后因改变体位而引发漾奶。漾奶并不会影响婴儿的一般情况,其发育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体重会照常增长,这是正常的。随着月龄的增长,漾奶现象会逐渐减少,大约在生后6个月内会自然消失。新生儿漾奶多数与胃部生理解剖位置以及不良的喂养方法有关。胃贲门的肌肉相对较松弛,而幽门较紧,再加上胃呈水平状,胃底平直,奶水容易返流,引起呕吐。如果喂养姿势不对,喂养方式不当,喂得过饱,喂奶时哭啼,吸空奶瓶,乳头过大或凹陷等,都容易引起呕吐。新生儿漾奶时,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尽量在婴儿情绪平稳的时候喂奶,避免在婴儿大哭的时候喂奶。喂奶前先换尿布,喂奶后尽量少搬动婴儿。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可以减少吐奶的机会。

2. 将整个奶嘴完全放入婴儿的口中。对于用奶嘴吃奶的婴儿,选择大小合适的奶嘴。

3. 喂奶后要拍嗝,不要一边逗玩,一边喂奶,还要避免吸空奶瓶。喂奶完毕后,要抱起宝宝拍嗝。将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然后将宝宝放到床上,躺下入睡时,头要稍抬高,身体向右侧卧,这样就不容易吐奶。吃奶后不宜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应当侧卧一会儿,然后再改为仰卧。

新生儿漾奶问题及解决方法

4. 在漾奶的时候,应让婴儿侧卧,不要使婴儿仰卧,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

5. 喂奶量不宜过多,应少量多餐,间隔不宜过密。新生宝宝每次进食30-60毫升为宜。

6. 有一些疾病会引起婴儿吐奶,吐奶的频率和吐出物的种类会因疾病而异。吐奶的频率和吐出物的种类除了奶之外,还有胆汁、奶块、胃酸甚至粪便等。引起婴儿吐奶的疾病有:食道和胃肠道的先天畸形、肠梗阻等。新生儿患脑膜炎、败血症和其他感染也可以出现吐奶,这些疾病引起的吐奶常较剧烈和频繁,且不是一两天能恢复的。所以,当吐奶又伴有其他症状,或每天吐奶次数在2~3次以上时,应及时到医院让医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