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语言、表情与手势:揭示宝宝内心世界的奥秘
在婴儿学会使用语言表达需求之前,他们只能通过面部表情和各种手势来传达自己的需求。新父母通过观察婴儿的身体语言,就能判断他们是否饥饿、开心还是难过。婴儿的各种表情和手势具体传达了什么信息呢?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如何正确解读婴儿的身体语言。
01. 露出笑容——表示开心愉快 通常情况下,2到3个月的婴儿就能在父母的逗引下露出笑容。每个母亲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露出笑容,有些孩子在笑的同时还会兴奋地挥舞小手小脚,这表示婴儿非常开心愉快。母亲可以用一个大大的笑容回应婴儿,这样婴儿就能感受到母亲的关爱,会感到更加开心。

02. 张开小嘴,做出吸吮的动作——表示饥饿 当婴儿饥饿时,他们会把脸转向母亲,张开小嘴,做出吸吮的动作。这个时候,母亲就要给婴儿喂食了。
03. 四肢松弛,懒洋洋的——表示已经吃饱 在喂食时,如果婴儿推开奶瓶,或自己离开乳头,把头扭向一边,四肢表现出松弛懒洋洋的样子,就说明他已经吃饱了。
04. 噘嘴,咧嘴,上嘴唇紧含下嘴唇——表示想要小便 当婴儿噘嘴,咧嘴,上嘴唇紧含下嘴唇时,很可能是表示他想要小便了。这个时候,母亲应该检查一下婴儿的尿布,看看是否需要更换。
05. 小脸通红,目光发呆——表示想要大便 如果母亲发现婴儿眉筋突暴,脸部发红,目光发呆,就应该赶快带婴儿去大便。不会说话的婴儿无法告诉母亲自己要大便,母亲只能通过观察来判断。
06. 目光发散,反应变慢,打哈欠——表示想要睡觉 如果发现婴儿目光发散,注意力不集中,怎么逗他都没什么精神,开始打哈欠,对母亲有点爱理不理的,就说明婴儿已经困了,想要睡觉了。这个时候,母亲就不要逗婴儿玩了,赶快把婴儿放到床上让他睡觉吧。
07. 尖叫,大声哭闹——表示烦躁 1岁以下的婴儿很容易被周围吵闹的环境所干扰,但是自己又没办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烦躁和不满,所以只能尖叫、大哭大闹。这个时候,母亲可以抱着婴儿去安静的地方走一走,或者给婴儿一些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让婴儿安静下来。如果家里人经常吵架或者大声说话,婴儿也更容易模仿大人喊叫。不要低估婴儿的模仿学习能力,父母在家里应该给婴儿做好榜样。
08. 瘪嘴——可能是要哭,或者有要求没有得到满足 婴儿瘪嘴很可能是要哭的预兆,也有可能是哪里不舒服,比如饿了、尿布湿了、没有人跟他玩等等,具体是哪种情况就需要母亲自己来判断了。
09. 哭,并且没有不舒服的状况——表示身体健康 婴儿哭闹,母亲肯定会逐一检查婴儿是不是饿了、要换尿布了、冷了、生病了,如果以上情况都没有问题,母亲就不用担心了。适当的哭泣对婴儿的身体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哭声响亮、抑扬顿挫富有节奏的时候,可以锻炼婴儿的肺活量、声带、肌肉关节,还能够促进婴儿的智力发育。此外,泪水中含有的杀菌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预防眼部疾病。
10. 吮吸手指,吐气泡——只想自己玩,不想被打扰 在吃饱、穿暖、尿布干净的前提下,如果婴儿有吮吸手指、吐气泡、玩自己的嘴巴和舌头等行为,就说明他现在只想自己玩,不想被任何人打扰。
11. 往嘴巴里面乱塞东西——想要缓解长牙的痛苦 婴儿长牙齿的时候会觉得又痒又痛,因此会本能地抓手边的东西往嘴巴里塞,甚至乱啃乱咬,不然就大哭大闹。这个时候,母亲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婴儿接触到家里的玻璃制品之类的锋利物,可以给婴儿一些饼干啃咬。
12. 目光呆滞,双眼无神——表示身体不适 身体健康的婴儿眼神会充满神采,转动自如,如果发现婴儿突然眼神呆滞没有神采,那么可能说明婴儿身体不适,生病了,这个时候一定要马上带婴儿去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