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作为季节过渡的时节,阳气渐生,气候多变,时常有冷空气活动。早春时节,气温尚不稳定,年轻父母们需注意给孩子“捂”着,以适应这种冷暖变化,维护孩子恒定体温的调节,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春捂秋冻”。然而,“春捂”并非简单地不给孩子脱衣服,而是有讲究的。

古代养生家和现代医学研究都指出,人体的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易受寒冷侵袭。因此,在早春二月,应注重对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脚的保暖,避免感受风寒。此外,春季气候多变,妈妈应及时为孩子加减衣服,根据气温高低调整。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增加衣物,避免孩子受寒。随着气温的回升,衣物不应减得太快,体弱的孩子应持续14天左右。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就可以停止捂了。

此外,春季还应遵循“三暖二凉”的原则。背部保暖利于阳气生发,腹部保暖可以促进消化吸收,脚部保暖可以抵御寒冷,预防疾病。头部和心胸应保持凉爽,避免过热或过重,影响正常的呼吸和心脏功能。

春季早晨气温较低,到中午温度升高时,不宜立刻脱掉孩子的衣服。当孩子出汗时,应先用毛巾擦干胸背上的汗水,待汗水全部蒸发后再脱去外衣。

在春季,一些常见的护理误区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发育。比如,认为春季天气转暖,可以减少锻炼,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春季是宝宝长身体的时刻,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宝宝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增强抗病能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充分利用春天的阳光、空气和水进行“三浴”锻炼法,以提高宝宝的身体素质。

同时,春季也是宝宝易受腹泻侵袭的季节。初春气温寒冷,宝宝的身体吃不消,易出现腹泻、胃口下降、手脚冰凉等症状。因此,父母们应提高警惕,避免宝宝受到腹泻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