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我国要求每个孩子都必须接种。然而,并非所有孩子注射后都能产生抗体,这才是预防的关键。关于宝宝乙肝疫苗的接种次数和注意事项,对于家长来说,是需要了解的。

一般来说,新生儿会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也被称为卡介苗),然后在满月时接种第二剂,最后一剂则是在一岁生日时接种。我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与欧美有所不同,垂直传播占乙肝传播的70%以上,但欧美却很少有垂直传播者;而在非洲、美洲,性传播的机会却较高,可达40%以上。这表明乙肝的感染及发病和种族、国家、遗传、年龄等等因素都有关系。因此,为宝宝注射乙肝疫苗是刻不容缓的。

乙肝疫苗的接种次数是怎样的呢?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共分为三针,按照0、1、6个月的程序进行,即接种第一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和6个月分别注射第二针和第三针。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新生儿的接种部位通常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内注射。单用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高达87.8%。

至于乙肝疫苗的接种次数,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一般接种乙肝疫苗,注射三针后一个月内,97%的人都可以测到表面抗体,第二年仍保持在这一水平,第三年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下降。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主要是要在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后,决定何时再打乙肝疫苗。

如果接种疫苗后没有产生抗体,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1、有些人抗体产生较晚,被称为应答迟缓。对此可加注1~2针,或者重新接种疫苗,并且适当增加剂量。2、可采用0、1、2、12个月的免疫程序。3、在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合用小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4、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可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