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调查对贝因美、惠氏、明治等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乳业专家宋亮指出,自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度一直不高。在国内消费者普遍存在的两大误区中,一是盲目迷信进口品牌,二是认为越贵的奶粉越好。这种情况下,进口品牌,包括部分本国进口奶粉企业,利用消费者的非理性心理,达成了一种默契,每年轮流坐庄哄抬婴幼儿奶粉的价格,这给国内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婴幼儿奶粉已经成为刚性需求产品,是居民生活必需品。因此,即使婴幼儿奶粉价格一再上涨,消费者也只能购买。据宋亮透露,洋奶粉企业通过涨价带来的收益远远超过降价促销带来的收益。
在消费者对进口奶粉刚性需求的驱动下,进口奶粉生产企业有了更多的定价权。很多进口婴幼儿奶粉在我国的价格要比在国外高出3到4倍。近期对市场奶粉的巡查发现,惠氏启赋、雀巢能恩等品牌的部分婴幼儿洋奶粉价格接近甚至超过400元,而合生元价格则近500元,甚至还有800元一罐的奶粉。
然而,这些高昂的价格背后,成本却并不高。宋亮通过近期对市场奶粉的巡查发现,这些洋奶粉的成本基本不会超过100元,而洋奶粉的毛利率却超过了40%。
我国发改委官方初步取得的证据已经证实多家奶粉企业存在操控价格的行为。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大幕落下,合生元、美赞臣、多美滋、雅培、富仕兰(美素佳儿)、恒天然等6家乳粉生产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的限制竞争行为,共被罚约6.6873亿元。这是我国《反垄断法》实施5年来开出的最大罚单。
尽管这些企业存在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但如惠氏、贝因美和明治乳业等几家企业的行为较为积极,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有关情况、提供重要证据,并积极主动整改,因此被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