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好爸爸,坏爸爸,你是一个达标的爸爸吗?在育儿教育的研究课题上,你可以做出适当的选择吗?表面的良好个人行为不一定真的能帮助宝宝,而表面的不讲情面的行为反而可能是适当的教育方式。谁是谁非,小小的测试便知分晓。

第一题:进餐时间,宝宝已经专心致志用餐,但是客厅里的电视里传来了宝宝最喜欢看的卡通片的开场曲。宝宝逐渐躁动不安了,可以说:人到餐桌,心在卡通片。碰到这样的状况,爸爸应当:A.索然无味,和宝宝一起看;B.立刻走过去把电视关闭;C.和宝宝讲理,告知她宝宝身体第一,吃过饭可以一起看。

第二题:宝宝在餐桌前,把脚丫抬上桌椅表面。爸爸看到了,教育宝宝要有坐相,但宝宝不但不听,还“威胁”爸爸:“你再那样说我,我就不吃了!”碰到这样的状况,爸爸应当:A.高声大吼,把宝宝吓坏;B.平静地跟宝宝讲自己儿时受成年人教育的经历,引导宝宝正确的坐姿;C.让宝宝离开桌椅,自我反思。

第三题:在公园玩的时候,爸爸给宝宝买来一只充气蝴蝶。但是行走的过程中,充气蝴蝶不小心刮到树枝,坏了。宝宝很失望,郁郁寡欢地离开了生态公园。碰到这样的状况,爸爸应当:A.到附近的超市买扎充气蝴蝶的零配件,和宝宝一起协作,亲手扎充气蝴蝶;B.顺从宝宝,专门为充气蝴蝶再去一次生态公园;C.算了。

第四题:幼儿园要组织郊游活动,需要父母陪同。宝宝特别期待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但爸爸工作很忙,郊游的时间不是双休日,难以安排。碰到这样的状况,爸爸应当:A.工作重要,不休班,让母亲辛苦一点,一个人陪宝宝去参加;B.去不去都行;C.尽可能把份内工作提前做好,挤出一天的时间,一家三口一起去参加团体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