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改写后的文章:

儿童介入治疗的术前护理:

介入治疗由于小儿不能配合,通常需要在全麻下进行。因此,术前必须按照全麻手术的要求进行准备。

1. 除了急诊手术外,术前应尽可能保持小孩良好的营养状态,以避免感冒、发热、咳嗽等。对于使用尿布的婴儿,如果腹股沟处有尿布疹或皮肤破损感染,则需要积极治疗,等皮肤恢复正常后再进行介入治疗。

2. 术前通?;峤醒虺9?、输血四项、凝血四项、肝功能、心电图、胸片等检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与出凝血有关的检查,以避免术中血栓形成或术后止血困难。

3. 皮肤准备范围包括上平脐,左右至腋中线,下至大腿下三分一处,中间包括会阴。病灶局部的皮肤也需要保持清洁。

4. 术前应按照小儿的年龄严格禁食禁饮,以防止全麻后胃内容物返流致误吸、窒息。例如,对于6月以下的婴儿,禁食4小时后禁水2小时;对于6月至3岁的婴儿,禁食6小时后禁水2~3小时;对于大于3岁的婴儿,禁食8小时后禁水3~4小时。同时,为了降低术中发生低血糖和低血压的风险,最好在禁食之前让小儿进食。

5. 介入治疗的病人输液需要避开下肢,以免阻碍下肢血流。同时,也要避开病变的肢体或部位。术前尽量避免在股动脉或股静脉处抽血或输液,以免造成手术时穿刺困难。对于小婴儿及肥胖婴儿,术前禁食?;岬贾虑尘猜鏊?,难于穿刺,建议在禁食前穿刺留置针输液。

6. 术前应进行碘过敏试验,因为小儿介入治疗需使用非离子含碘造影剂。对于碘过敏或甲亢的病人,禁用。术前一小时用原液1ml做静脉过敏试验,试验前除询问过敏史外,要仔细检查病人的全身皮肤有无皮疹发红等情况,以便对照。因为该类造影剂过敏时最常见的初始症状就是起皮疹,及时予以抗过敏治疗症状很快消失。

儿童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

1. 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如发现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处理。对于血管内介入治疗血管瘤的病人,术后瘤体很快会缩小,因为介入栓塞治疗阻断了瘤体的血供。对于经皮局部硬化注射治疗的病人,瘤体会增大,随着药物的吸收也会逐渐缩小,需向家属解释清楚。

2. 术后应避免穿刺侧肢体的活动,以减少出血及血肿形成的风险。术后12小时应卧床休息,并注意观察股动、静脉穿刺点有无出血及血肿形成,敷料有无移位,注意压迫点为血管穿刺点而非皮肤穿刺点,观察下肢温度、皮肤颜色、足背动脉搏动等是否正常。

3. 术后进行灌注化疗时,应注意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发热、骨髓抑制、心肝肾功能损害等,虽然轻于全身化疗,但也要常规观察,做好对症处理。如使用顺铂,应注意术后水化,防止肾损害,总补液量要达到3000ml/m2,需24小时均匀输入。

4. 术后应密切观察血管栓塞治疗的反应,如栓塞区组织缺血、水肿、坏死、吸收有时会导致疼痛、发热等,注意对症处理。

5. 异位栓塞为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需要密切观察并紧急处理,以避免导致严重的后果,如脑栓塞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肺栓塞出现呼吸困难等。

6. 术后应尽可能多样化饮食,按照年龄的大小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保证小儿生长及机体修复病灶所需。

7. 术后卧床休息1~2天,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并遵照医嘱按时服用抗凝药4~6个月。